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扬州点螺漆器

  此盒为扬州点螺漆器,其胎质坚不易损伤,人们常用“脱胎”呼之。“脱胎”漆器在工艺上是“夹”漆器的一种,战国、楚、汉漆器已用此法,至明末清初的工艺制作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点螺”漆器是在螺钿漆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宋代开始发展与成熟。元代镶嵌螺钿的技法已经相当成熟。至明末清初成为名符其实的“点螺”漆,同时也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巅峰期。“点螺”是螺钿镶嵌的一种技法。“点”是技法,“螺”是材料。螺是蚌壳的五彩内层所切割成的薄片,再刻制成山水、人物、花卉、鱼虫、鸟兽等平面形象,然后再放在细砂上磨得薄如纸张,底面上还涂上一层色漆,以增加螺钿片色彩的美丽,其中名贵的还镶有金片、银片、金丝、银丝。这些薄螺钿和金银片往往很小,镶嵌时用漆“点”在胚胎上,故名“点螺”。薄螺片用胶漆按事先设计好的图案、文字依次点上去,全都粘好之后,候其干固,于面上再涂一层色漆,待漆干燥,便进行打磨,将螺钿花纹上的漆磨去,就显出了螺钿和金银片拼成的平正的图案了,在光线的照射下五彩缤纷,闪烁变幻绚丽异常。


  明清两代,扬州是“点螺”漆器生产的重要基地,明末清初达到最高峰。明晚期的嘉靖至万历年间,扬州漆工江千里制作的点螺漆器驰名天下,他所制的杯、盘、碟等以小件为多,精美无比,至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扬州的点螺漆继承传统,在螺片的细薄、镶嵌的工艺、画面景物的刻画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继江千里之后,扬州漆工卢映之、王国琛等也是制作点螺漆的高手。


  清代中期以后点螺工艺由于成本高,工艺精,制作者往往入不敷出,难以糊口养家,便开始衰落。当时没有什么新的创造与制作,只是以仿制明末清初的作品为目标,且质量、工艺粗糙,清末以后点螺工艺便失传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扬州的一些工艺家开始探索、挖掘、继承点螺工艺的传统,但还只能说是一个起步。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