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古玉鉴赏点滴谈【之九】



  【接上期】上期我们谈到了仿古玉器的沁色问题,我们所说的仿古玉和今天的假古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当然我们并不排除今天的假古玉放到千年以后也会有收藏价值,那是以后的事,我们现在要说的是以前的事。


  【饕餮牌饰】,一块彻头彻尾的假玉,沁色完全没有过渡,浮在表面过于均匀。雕工呆滞,打眼也是现代电钻所为,整体看上去呆板僵硬,完全没有古人做玉的丝毫神韵。


  【汉代瑞兽】,沁色有红有白、有轻有重,过度极其自然。瑞兽后肢用力后蹬,双眼大睁,血喷大口,雕工洗炼,动感强烈,表现了动物的威猛气势,传递了大汉王朝征服天下的勃勃雄心。


  宋代文人治国,文化繁荣,尚古之风盛行,在玉器的制作上出现了一股复古之潮,专门仿造西周乃至春秋战国一直到汉代的精美玉器,此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收藏高峰,收藏热客观上也推动了仿古玉的不断发展。但此时的仿古玉主要反映的是人们的追古、思古、复古的意识,尤其是文人士子们的喜好,促使这一时期的仿古玉器主要是在器型和纹饰上复古,而到了明代则又不同,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利润最大化的驱动,古玉的仿制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醋煮玉、油炸玉、酸蚀玉、火烧玉,不管怎么做,在当时它都是干涩的。当然这一部分玉经过几百年的盘磨或土埋或传世,他们也有了自身的包浆或沁色,这一部分玉是最难认识的。


  清代同样如此,也是玉器的制作高峰,也是收藏高峰,更是仿古高峰。宋、明、清的仿古玉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到了今天,虽然有包浆和沁色,但它在纹饰和雕工上必然留下自己时代的特征。对于这一部分玉器我们只能称之为仿古玉器,而不能算作高古玉器。


  至于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安徽等地的做旧玉器,笔者以为连仿古玉也算不上,当他们的制作动机受到利益驱动的时候其实质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假玉。正是这一部分假玉搞乱了古玉市场,李鬼风行三十年,李逵命运悲惨至极,不计其数的价值连城的正真古玉被逼无奈低价流向海外。


  所以在沁色的认识上我们一定要反复对比,反复琢磨、反复感悟,当你把那层纸穿透以后,真沁假沁一目了然。【未完待续】

    上一篇:玉器欣赏概述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