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书画合璧册 册页(8开) 水墨纸本
展品名: | 董其昌 书画合璧册 册页(8开) 水墨纸本 |
尺寸: | 25×14厘米×8 |
起拍价: | 2,400,000-3,400,000元 |
成交价: | 3,355,000元 |
拍卖公司: |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4-04-21 00:00:00 |
备注: | 款 识: △玄宰。对题:石壁精吾斋,抛云聊直上。玄宰。 △玄宰。对题:山水本自佳,游人已忘虑。碧泉更幽绝,赏爱未能去。玄宰。 △玄宰。对题:远山舍紫氛,春墅 云暮。玄宰。 △玄宰。对题:秋水明落日,湖光隔远山。其昌。 △玄宰。对题:云水成阳澹,竹树更清幽。玄宰。 △玄宰。对题: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其昌。 △玄宰画。对题:闭户着书经岁月,种松皆作老尤鳞。玄宰。 △玄宰。对题:渔翁夜傍西岩宿,召乃一声山水缘。 钤印:太史氏(白文)、董其昌(朱文)、董其昌印(朱文)、玄宰(白文) 鉴藏印:希曾(白文)、二谢(朱文)、安山审定(朱文)、阿曾秘玩(朱文)、张曾秘玩(朱文)、张则之(朱文)、熙载遇眼(白文)、子清所见(朱文)、夹仙心赏(朱文)、铭心品(朱文)、陆木发(白文)、明久所藏(朱文)、嘉兴新丰乡人唐翰题收藏印(朱文) 题跋:△安山谢希曾题跋:画具草法在有意无意之间,真觉超纱绝伦。思翁神化之作也。戊辰三月,安山题。 印文:希曾(白文)、二谢(朱文) △陆明人跋:思翁画从倪入手,尤善高米,是册两家为多,盖性之所好,随手拈来,便出妙笔。书法颜米而此更有张长史风韵。庚子重观。 印文:海盐陆氏(白文)、明久所藏(朱文) △翼甫跋:能自宽斋主人观于析泮。壬子重九前三日。 钤印:翼甫(朱文) △沉梧旭庭跋:思翁书画传世者赝本为多,而真迹亦见过数种,未有如此册用笔之神化者,其老年作也。谢安山跋云:“其画从倪入手,尤善高米,诚兮又云是册二家为多则不然,其仿海岳兼房山者止一幅,余皆以董巨倪黄诸家笔参之,自成一家”。其中绝似云村者,惟远山舍紫氛一帧耳,玉剑尊闻云:“文敏字画之妙轶前代,其挥毫楮素簇之,如行蚕闪闪,如迅廷飞电直此册之谓也”,画史会要评为本朝第一洵非虚语,审册中有张则之藏印,按则之名孝思,丹徙人,修羽徽君观寰之子,工书善画,兰竹南田石谷及查二瞻辈皆之与交以是名益箸丹徒志云“佟羽矣以麟经名家长而好施以书史,古物自怡与陈眉公及思翁为莫逆交,构阁城中,署日培风,其三山皆有别业,风日晴好携娟往游,性度潇洒,有晋人之风,精鉴赏,所藏法书名画与嘉兴项氏相埒,识者以为天籁阁,尚有赝物,培风阁绝无,云故则之亦善赏鉴,其笔墨之蕴藉,仿佛项于京遂以家藏临怃之功耳,而张氏父子知则之者多。知修羽者少,修羽既以好施者,又以风雅名故连及之庶几籍思翁以有闻焉,此册先为则之藏,后为安山物其题字,八幅安山曾摹刻于阑堂帖中,尤为可宝也。(此册原本十页,经咸丰庚申兵 佚去其二矣,璧合珠还以俟后缘)。 同治六年岁次丁卯春正月二又四日,容云间官舍培松堂二总续展识而珍藏之。无锡后学沉梧旭庭考证。 钤印:旭庭(白文)、沉梧审定(白文)、旭庭平生珍藏(朱文) △沉梧旭庭再跋:思翁双绝。此册于汉卿太守以元盛子昭如心堂图画卷易得,唐焦庵司马余以唐释惠明宝智经一册,又刘文清临宋四家法书一卷易之,于太守翰墨重缘殆非偶然欤二月之朔,案头瓶梅未落对幽香而读画回再题四字并记原委。梧。 钤印:梧字旭庭(白文) 直以书法为画法 —观董其昌《书画合璧册》 穆 南 自明末到整个清代,可以说,山水画完全继承了董其昌的衣钵。董氏的作用之大之广之深无人可及。他创立的“南北宗论”,向下,关涉到画坛主流的发展;向上,则影响到对画史的修正。在当时,他的理论既反映又左右了士人阶层的审美意识。 后人对董其昌的继承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正继承、横继承、反继承。第一种属于以“四王”为标志的仿古派。“四王”之首王时敏本人就是董的入室弟子。“四王”高踞画坛数百年,使董氏得以正向传衍。第二种即以遗民画家为主体,这些人中间有不少是董的门生,如程正揆(清溪道人),八大山人也是以董为师,他的书、画皆从董变化而来。第三种是以石涛为代表的革新派。正如列许登堡所说:继承有正有负,反其道而行之也是一种继承。而石涛正是以解析董其昌作为自己的起点。 董其昌的画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书法功底。据记载,董十七岁学书法,初师颜鲁公,其后凡晋唐宋元诸家无不临习。他曾总结说: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似画沙。他二十二岁开始作画,逐渐形成了古雅秀润的画风。董其昌对于前人,无论喜欢与否,都尽可能地临仿到真迹。不过,相比之下,他更亲近董(源)、巨、二米以及元四大家。如果以诗词作喻,董氏似应归于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一路,而不是苏东坡的“大江东去”,以人相喻,则既非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也不是三声喝断当阳桥的张翼德,倒是有些像娥眉粉面的闺阁少女,或者说睡眼朦胧的维纳斯。 阅览这册《思翁书画合璧八帧》(水墨纸本册页,25×14×8cm)也许可以收到窥斑见豹之效。沈旭初在册页后面写道:“文敏字画之妙,超轶前代,其挥毫楮素,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继而又说到此册原本十页,经咸丰庚申兵劫佚去其二,至于能否璧合珠还,就看日后的因缘了。其实,八字八画相互映照,同样具有完整的观赏与收藏价值。董其昌的字,皆为一挥而就的行草,有如流水疾风,飞鸟惊蛇,观之甚畅。字写得随意甚至率意,当然是因为功力深厚技法纯熟,但也与纸质坚滑,不吸水、不吃墨有一定关玒。笔锋抵在纸上,好象溜冰一般,想作顿挫却有些不由自主。不过,对于行草而言,倒是有助于体现一气呵成的劲道与爽利。 八页画,或多或少可发现米、高、董(源)、巨、倪、黄各家的影子,但无论哪一帧,都是“参之诸家,自成一家”,也就是说,基本反映了董其昌的个性表现。比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页,重峦迭嶂,烟锁云蒙,从笔触看,无疑是参照了大米(芾)笔法,但又比米家法更其洒脱,真的是“神闲笔简意自足”了。浓与淡的层次在浑融苍茫中却又泾渭分明。若非大手笔,岂能营造出这等意境? 又如,“远山含紫氛,春野蔼云暮”一帧,若说是仿元人笔意,或可允然,但要问究竟是以哪一家为本,又似乎难以肯定。画面上近树远山的格局和平远法的透视手段,虽与云林仿佛,可是,从笔墨、从点线上比照,倪氏从来清明简净,山石草木决不会含混空,而董氏此图,却是满纸烟雨累,连空气都像是能挤出水来。正所谓,画到似与不似,才是高妙之作。 随便再举一例,“渔翁夜傍西派宿,召乃一声山水缘”一帧,大概更能说明董其昌取法诸贤,化为己有的大家风貌。画中腵派,其造型多呈几何形状,而用笔居然以方为主,敢情一贯尊崇南宗的董氏,为了丰富表现力,偶尔也会借鉴吸取北宗山水的元素。总之,尺幅虽小,意蕴无穷。董书董画,联袂并肩,更是殊为难得。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