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寻踪:文物孤品诉说辛亥革命名人往事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孙中山诞辰145年,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举办了“馆藏辛亥革命文物展”。从标有“反清复明”字样的反清枪到“孙文五统一”的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开国纪念牌,200余件自馆藏近千件辛亥文物中精挑细选的藏品陈列在文物馆底层,其中亦不乏首展孤品。
文献资料:重现革命历史
“我们从馆藏的千件辛亥文物中精选了200余件,有些是首次展出,有些是孤品。”据上海孙中山故居宣传部工作人员唐展翅介绍,本次设在展馆一楼的“馆藏辛亥革命文物展”,分为“见证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时期的武器”、“辛亥革命时期的徽章”、“辛亥革命时期的货币”、“辛亥革命时期的民间纪念品”五部分。
第一部分“见证武昌起义”主要展示了武昌起义前后的珍贵文物,包括四川保路同志会的“驱洋灭清”悬挂牌、取名源于著名革命宣传品《警世钟》的警世钟、清蔡家祠堂“蔡成瑚”铭文砖等,其中还展出了解放前与解放后重新登记的辛亥同志会全体会员总册。“3600多人的名册是最完整的名单,上面记录了革命者的生平与革命表现。”唐先生透露,虽然故人不在,但如今蔡元培孙女、黄兴后代几乎每年都会来孙中山故居缅怀。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的报纸也陈列其中,唐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日本媒体也十分关注中国辛亥革命的进程,此次展出的这个整版是有关上海起义的内容,发表于11月5日上海光复翌日,表明了当时日本对华革命的态度。
货币收藏:最齐全最珍贵
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此次还翻出“压箱底”的“中华民国金币拾圆券”。这枚现存不足百枚的纸币,是本次展览的镇展之宝。“本展最珍贵的部分就是这些货币,也是我们收藏最齐全的展品。”唐先生补充道,“正在热映的电影《辛亥革命》中那段孙中山1911年为革命在美国筹款的戏中就出现了这张‘中华民国金币拾圆券’。”
当年革命之始,孙中山奔波海外,发行革命债券,筹资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孙中山前往美国旧金山筹款,展出中的这件中华民国金币拾圆券,即为1911年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为筹集起义经费而发行的债券,当时,孙中山和筹饷局印制募捐凭证――“中华民国金币券”,分10元、100元、1000元三种面值,是海外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有力物证,无论在海外还是在钱币收藏盛行的国内,都难觅踪迹。据统计,如今10元券存世不足百枚,100元券不足10枚,而1000元券目前仅发现两枚。
民间文物:共和深入人心
除了极其珍贵的钱币、文献,展览中还有一些颇有意思的民间文物,“庆祝辛亥革命胜利一周年大会用的木质圆会徽”便是其一。唐展翅指了指一块红色圆木盘,这件“庆祝辛亥革命胜利一周年大会用的木质圆会徽”是1912年10月庆祝辛亥革命胜利一周年大会上悬挂的,仔细观察会发现其背面有一个木楞。“它曾被当作米缸盖,这背后还有则有趣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文物收藏爱好者沈汉升某日到一户农家歇脚,发现农民家的米缸盖很特别,拿起一看,就发现盖面上的图案、文字,与辛亥革命密切相关,于是想办法从农民手上换了过来。后来,他将此件文物捐赠我馆收藏。”
武昌起义爆发时,湖北革命政府以原共进会会旗铁血十八星旗为旗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参议院通过决议,确定使用五色共和旗作为国旗,含五族共和之义,十八星旗为陆军旗。从此,铁血十八星旗和五色共和旗交叉组成的图案成为时代的象征,因而展览的民间藏品部分陈列了不少烙有这组符号时代印记的文物,小至首饰、鞋拔、铜锁、牙粉盒,大至小孩布兜、花瓶、钱柜、轿衣等,就连新人的订婚证书也不例外,1939年上海人赵慧兰的订婚证书仍选用了印有辛亥时期标志性图案“交叉铁血十八星旗和五色旗”的帖子。
孙中山故事会
文物馆一楼举办的“馆藏辛亥革命文物展”之外,馆内每周末还设有“孙中山故事会”,由专人与游客分享孙中山的故事。参观完文物馆后,顺着通道可前往隔壁的孙中山故居,那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是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
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故居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小客厅。现故居的陈设绝大多数是原物原件,并根据宋庆龄生前的回忆,按二三十年代的原样布置。
宋庆龄与辛亥革命
1912年4月,在美求学的宋庆龄发表《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高度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傅强介绍说,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内与辛亥革命最有关联的展品就是这篇登载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校刊》上的英文稿。“当时宋庆龄在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文学专业,虽然身在美国,但十分关心国内革命情况,由于宋庆龄的父亲与孙中山是好友,他经常会将国内爱国消息寄给宋庆龄,因此在美求学的宋庆龄对中国国内的变化及革命进程很了解,并第一时间获知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
得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宋庆龄欢欣异常,满怀激情地写下这篇著名的政论,对辛亥革命的意义作了高度评价――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并抒发了自己爱国主义的热情。“宋庆龄一直怀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在美国念书时有人说中国落后,她就会予以反驳,现在中国虽然落后,但将来会进步,她对中国的未来始终满怀希望,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并使她树立人生努力的方向,明确不是要留在美国发展,而是要回国参与变革,为中国奋斗。”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1949年迁居之处,直至1981年去世,宋庆龄一直居住于此,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层西式楼房,楼前有宽广的草坪,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楼下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奔马”国画,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馆内虽鲜见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文物,但可欣赏到其他孙中山使用过的物件:“宋庆龄对于孙中山的物品都收藏得很好,大部分都会留在身边,这些文物有不少都在故居展示。”
■小南门警钟楼
事件:辛亥革命上海光复之役
踪迹:董家渡路中华路口警钟楼
1911年11月3日下午2时,南市钟楼按预定计划敲响起义钟声,拉开辛亥革命上海光复之役;百年后,鸣响起义钟的警钟楼仍屹立于小南门。
现今仍巍然耸立在上海小南门董家渡路中华路口的警钟楼建于1910年,是当时城厢内外的最高建筑物。现在警钟楼所在的上海救火联合会旧址占地1500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五开间,外廊式建筑,红砖柱及扁圆券,假石券心石,青砖外墙。2000年,小南门钟楼被登记为黄浦区不可移动文物,2005年钟楼又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现该区域为治安单位。据悉,有关部门目前已经启动了修缮计划,力图让钟楼焕发新的光芒。
■闸北公园宋教仁墓
事件:震惊海内外的“宋教仁血案”
踪迹:闸北公园宋教仁墓
宋教仁墓位于现在的闸北公园内,陵墓占地约9亩。墓形为半圆形,墓的顶上有雕塑,雄鹰展翅,爪子踩蛇,意示惩恶扬善,壮志凌云。墓前有宋教仁坐像,左手持书本,右手托腮。坐像下有大理石基座,上刻“渔父”(宋教仁号)二字,系章炳麟手笔。其后部还有于右任题字。此墓在“文革”期间全部被毁。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按原样重建。
■宋庆龄陵园
由宋庆龄纪念设施、名人墓园和外籍人墓园以及少儿活动区四个部分组成。园内有数千平方米大草坪,里面种植有300年以上树龄的罗汉松、150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100年以上树龄的广玉兰树等。儿童博物馆15:45之后禁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地址:宋园路21号
门票:免费
交通:公交48、72、73、113、224、911、806、808、855、754路,轨道交通3、4、10号线
■邹容墓地
邹容是我国近代著名青年革命者。其墓地位于华泾镇建华村。墓地有石碑一座,刻有章太炎篆书“赠大将军巴县邹容”。墓后为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书的青石墓表。距离邹容墓地几百米的邹容纪念馆目前因维修而闭馆。
地址:华泾路1018号
门票:免费
交通:公交718路
■黄兴故居
一幢三开间4层楼的花园住宅,带有古典主义装饰艺术派风格。目前这里并不对外开放,但故居一角目前开辟为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兼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
地址:武康路393号
交通:公交902、926路,轨道交通10号线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展览丨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开幕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览在意大利罗马开幕
- 【万象维新】迎春展拉开帷幕
- 金蛇献瑞·书香迎春 阿克陶县书画展活动火热开展
- 文化中国行丨故宫博物院携手浙江省博物馆 百余件文物演绎“一茶一世界”
- 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预展
- 墨香润兵心 书画映豪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名人名家进军营”书画展活动
- 潮起自贸港——海南画派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海口)开展
-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达州市第二届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丹青不渝 明德惟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画小品展开幕
- “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上城区职工书画展今日开幕!
-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天水举办
- 变化中的信心,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即将开幕
- 第二十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禅意丹青”书画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