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谈书法珍贵藏品亮相南京(图)

林散之的书法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价格日益飙涨,他的一些精品也随之不断浮出水面。南京市民周先生昨天向记者展示了一件林散之书法藏品,实为罕见之作。该作品既不是写唐诗宋词,也不是写毛泽东诗词等惯见的题材,而是一幅谈论书法创作之“要法”的轻松之作。
收藏大家池澄先生偕友人观看了此作,赞叹不已。展卷之时,浓郁的书卷气即扑面而来。虽经岁月的沉淀,此卷仍神采焕然。在卷上,林老写下他对书法创作的深刻领悟:“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肉?毫颖而腴,筋借墨润而润。腴则多媚,润则多姿。”72字中,谈到了用笔用墨的重要性,以及他一贯以来的对“运中锋”写字的强调。最后,上升到美学上的追求――“腴则多媚,润则多姿”。可见他对书法之“润”的推崇。
文后有“长安同学留念”,推测当为林老课徒的稿件。林老课徒,一贯因材施教。往往同一问题,说法或侧重不同,或角度不同,但都生动浅白,易于理解。
在艺术拍卖市场上,我们常可见到林老的各种书法作品,但大多是演绎唐诗宋词毛诗等现成的作品,自己创作的尤其是谈书法的作品并不多见。
记者采访林老学生张尔宾获悉,对书法有很多心得体会的林老经常跟学生笔谈书法,但大多是用硬笔甚至铅笔写在小白纸条上,有时拿起废纸边就写。“不要学名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若徒慕虚名,功夫一点没有,虚名几十年云烟过去了”,这段他对张尔宾讲的关于书画家修养的话就写在纸片上,并没有写成完整的书法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论书法”的书法文后还有“74年3月聋叟书于南京”一语。林老为何自称“聋叟”?原来,林散之14岁时父亲病故,家庭生活艰难,半生悲苦。1966年林散之69岁时,夫人病逝,林悲痛万分,顿使双耳失聪。是年,“文革”爆发,林孤身一人在南京生活,来往于南京、扬州、乌江儿女间,经历了七年的流浪生活。1970年春节除夕,他在乌江镇浴池洗澡,不慎跌入开水池中,全身严重烫伤,救治四个月始愈,右手五指粘并,幸被抢救了拇指、食指和中指,尚可执笔,因自号“半残老人”。 “聋叟”二字,可见其晚年坎坷命运之一斑。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展览丨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开幕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览在意大利罗马开幕
- 【万象维新】迎春展拉开帷幕
- 金蛇献瑞·书香迎春 阿克陶县书画展活动火热开展
- 文化中国行丨故宫博物院携手浙江省博物馆 百余件文物演绎“一茶一世界”
- 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预展
- 墨香润兵心 书画映豪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名人名家进军营”书画展活动
- 潮起自贸港——海南画派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海口)开展
-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达州市第二届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丹青不渝 明德惟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画小品展开幕
- “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上城区职工书画展今日开幕!
-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天水举办
- 变化中的信心,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即将开幕
- 第二十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禅意丹青”书画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