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记忆 展望美好未来(图)

转眼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设计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有限公司管理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已跨过了10个年头。在东方明珠的努力下,陈列馆已成为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都市观光、时尚餐饮、休闲购物、会务展览、历史陈列等一串珍珠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登塔观景,今日上海璀璨如画;下临裙房,又是一派往昔洋场胜景,10年光阴陈列馆已吸引了3000万的中外观众参观。
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内的1000余件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精选文物,在逼真的场景,浓郁的老上海的氛围中,通过“车马春秋”、“城厢风貌”、“开埠掠影”、“十里洋场”、“海上旧踪”、“建筑博览”等主题,描绘出一幅上海开埠以来城市变迁的瑰丽画卷。
上海是相关部门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悠6000年历史,在现在行政区划内拥有丰富而璀璨的文化遗存。上海在西部陆地基本稳定不久,便迎来了上海第一批居民,创造了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出土的陶猪,已具备家猪的体态;直筒式水井是最早的水井遗迹之一,使人类首次能够主动远离河湖天然水源,拓展、开发生存地域和资源。在名列“20世纪全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的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里,我们找到了生产工具史上的里程碑――最早的石犁。在4000年前以青浦福泉山为代表的良渚文化里,精美绝伦的玉器、陶器以其非夷所思的工艺技术,展现了上海远古历史的辉煌成就,成为中国早期文明进程中备受关注的历史焦点与亮点。而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均使这块海滨之地有了悠久的文脉传承。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贵族黄歇被封于江南,称“春申君”,“申”遂成为上海的简称,“黄浦”的来源也有了历史的印记。
唐天宝十年(751年),设华亭县,标志着上海地区古代城市的诞生,使唐代上海向一方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迈进。历经元、明、清三代府署门楼“云间第一楼”还在。当时屹立在华亭县衙前十字街口的经幢,既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地面文物之一,也是全国最高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经幢之一。青龙港为唐代苏州、秀州(今嘉兴)河口港,是上海港口之祖,江海货物在此集散。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升上海镇为上海县,与华亭县同属松江府。上海地方建制的不断升格,真实地反映了上海在全国的地位正在快速上升的趋势。
早在明代上海就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奠定了海纳百川的地位。徐光启的思想,体现人文精神,展现上海的眼界。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半部《几何原本》,由单纯的代数式时序认知,转化为复杂的时空连续性认知,对改变中国人的世界观,起了关键作用。
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列强在此牟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客观上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文化,以及全新的宗教理念和生活方式。随着租界的设立与扩张,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相关部门设施的完善,上海迅速由“南吴壮县”一跃而成为中国领先城市,经济和文化的重镇。由此而来的所谓“上海模式”,是中国近代都市形态形成与演变的示例,对整个近代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展览丨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开幕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览在意大利罗马开幕
- 【万象维新】迎春展拉开帷幕
- 金蛇献瑞·书香迎春 阿克陶县书画展活动火热开展
- 文化中国行丨故宫博物院携手浙江省博物馆 百余件文物演绎“一茶一世界”
- 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预展
- 墨香润兵心 书画映豪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名人名家进军营”书画展活动
- 潮起自贸港——海南画派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海口)开展
-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达州市第二届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丹青不渝 明德惟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画小品展开幕
- “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上城区职工书画展今日开幕!
-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天水举办
- 变化中的信心,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即将开幕
- 第二十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禅意丹青”书画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