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辨别青铜器好坏
上世纪80年代,在安徽省各地废旧物资回收部门的积极协助下,很多市县文物、档案部门从杂铜、废纸中拣选出不少文物,其中部分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80年1月,宣城县文化局从县废品回收公司仓库拣选出一组青铜器,后由宣城市博物馆收藏。
被收藏的青铜器中,有一件夔龙纹鼎,方唇,侈口,折沿,弧腹,圜底,三兽蹄足,两端粗中间细,口沿上直立双耳,耳外侧饰两道凹弦纹,口沿下方饰有两周弦纹,弦纹间填变形夔龙纹。底部有三角形铸缝接痕,遗烟炱痕迹,系实用烹饪器皿。通高16.3厘米,口径16.5厘米。
青铜鼎是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飨的食器,亦是奴隶主贵族用以“别上下、明贵贱”的重要青铜礼器。它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历经各个朝代,一直使用到两汉乃至魏晋,在青铜器中使用时间较长,因而器型和纹饰变化也很大。
此鼎器壁较薄、分量较轻,立耳微撇、三兽蹄足细高,这与安徽铜陵市金口岭出土的西周时期重环纹鼎大体相似,体现了江南青铜器份量轻、器型小的特点;从纹饰上看,其腹部主体纹饰与安徽铜陵县出土的西周时期夔龙纹鼎纹饰类似,夔龙身体呈曲折形线条,两端各有一龙首,隔身对望,三组图案连续排列,尤其在蹄足上方图案分组处,龙首相对颇似兽面纹。
这种纹饰与中原西周中晚期多见的两头龙纹相仿,但变化较大,表现在不施地纹,只以线条形式构图,且线条粗细深浅若一,工整细密,简练生动,地方特色显著。由此可见夔龙纹鼎与皖南一带出土的西周晚期铜器,在风格和特征上有很大的一致性。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经济越冷,艺术品越火?现在入手收藏,可能正踩准了节奏!
- 收藏二十年最大感受:民间不缺真正的藏家,但缺少理性的藏家
- 富不过三代的终结者: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他的收藏是个传奇:用200元赚到几亿...
- 收藏界不断持续洗牌: 最后能留下的只有这些赢家
- 艺术品市场低迷是障目戏法,富人们纷纷布局艺术品收藏!
- 2025艺术品收藏大动荡!这五大危机你扛得住吗?
- 当我们谈艺术品收藏时,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什么?
- 画说收藏:书画才是收藏中的软黄金“理财选择”!
- 他们才是处在整个收藏界“金字塔”顶端的民间高手
- 文物局:建立民藏鉴定机制、探索登记交易制度
- 收藏界开始明朗了,未来谁拥有最多的精品藏品,谁就拥有最多的社会财富
- 宋代瓷器:为何让全世界收藏家垂涎三尺,备受追捧?
- 古玩艺术品市场低迷:真正的收藏家却马不停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