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经强: 近五年内是收藏高古玉的绝佳时期
近年来古玉在拍卖市场的表现升温,首先,政策环境利好。文物法的修订与完善放宽了高古玉收藏与流通政策,市场活力将得到释放。其次,文化复兴推动。传统文化全面复兴,政府和社会增加文化活动、展览、教育等方面投入,古玉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价值会被深入挖掘,公众关注度与认同感也会提高。
高古玉收藏市场、法律地位、投资潜力等多方面信息,结合当前行业趋势分析,五年内可能确实是收藏高古玉的窗口期,但需谨慎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高古玉的稀缺性与文化价值驱动升值潜力
1. 存世量稀少,资源不可再生
高古玉主要指汉代以前的玉器,多为出土文物,历经战乱与朝代更迭,传世品极少。加之国家文物保护法对出土文物交易的限制,合法流通的高古玉更显珍贵,形成“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基础。
例如,2024年嘉德香港春拍中,一件汉代白玉带沁凤凰以1863.6万港币成交,印证了高古玉的市场热度。
2. 文化内涵深厚,国际认可度高
高古玉承载着早期中华文明的宗教、神权、礼仪等文化信息,被国际藏家视为顶级奢侈品。海外拍卖市场屡创高价(如西汉黄玉带钩以82.5万英镑成交),而国内政策逐步调整可能进一步释放其价值。
二、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双重机遇
1. 国内政策逐步松动的预期
当前国内高古玉拍卖市场尚未完全放开,但民间收藏需求旺盛,隐形交易活跃。随着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的完善和市场化探索,未来高古玉的合法流通渠道可能拓宽,推动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2. 市场价值洼地的投资机会
目前明清玉器占据拍卖主流,高古玉因鉴定门槛高、政策限制等原因价格被低估。随着藏家认知提升和资本介入,其价值有望重估。例如,2009年纽约拍卖会上红山文化玉器创纪录成交,预示长期升值趋势。
三、风险与挑战需谨慎应对
1. 法律与来源合法性风险
出土高古玉受《文物保护法》严格管控,私人交易需确保来源合法(如传世品或海外回流),否则可能涉及法律问题。建议通过捐赠、拍卖等合规途径操作。
2. 鉴定与真伪难题
高古玉仿制品泛滥,且缺乏科学鉴定标准。藏家需深入研究各时期工艺特征(如砣工、沁色),并选择权威机构或专家辅助鉴定,避免高仿品风险。
3. 价格波动与流动性限制
高古玉交易多依赖私下渠道,流动性较低。短期内政策若未放宽,可能影响变现能力,需长期持有以待市场成熟。
四、收藏建议与策略
1. 聚焦“美、好、古、稀”四要素
选择艺术性强(纹饰独特)、品相完好、年代久远且存世稀少的精品,如战国龙凤佩、汉代玉雕等,此类作品升值空间更大。2. 多元化渠道获取藏品
关注海外回流文物、家族传承品或考古研究机构释出的非出土玉器,降低法律风险。同时参与知名拍卖行专场(如嘉德、保利、中藏)提高真品概率。
3. 长期投资与学术积累并重
高古玉价值释放需时间,建议以5-10年为周期规划。同时,结合历史学、考古学知识提升鉴赏能力,参与专业论坛或博物馆展览以拓宽视野。
最后结论
综合来看,未来五年高古玉收藏具备历史性机遇,但其复杂性和风险性不容忽视。对于资金实力雄厚、具备专业知识的藏家,此时介入可能获得超额回报;而普通投资者需谨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或通过合作专业机构参与。最终,高古玉的收藏不仅是投资行为,更是对中华玉文化的传承与守护。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代人为何一有钱就买点古董:真正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 他的收藏是个传奇:用200元赚到几亿...
- 《文物保护法》的新规:重塑古玩市场格局,引发六大变革!
- 古玩市场持续低迷 是古玩艺术品收藏最佳时机!
- 古玩市场低迷:真正的藏家却马不停蹄
- 他们才是处在整个收藏界“金字塔”顶端的民间高手
- 收藏界开始明朗了,未来谁拥有最多的精品藏品,谁就拥有最多的社会财富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