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中国进入历史上第五个收藏盛世!时代与机遇并存!

发布日期:2023-06-25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弘仁元    阅读:11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艺术品拍卖市场每年都在呈稳定上涨的趋势,据历史记载,凡经济兴盛的时代,艺术就会迎来爆发式增长,进而出现收藏盛世!

藏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艺术品收藏的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
回顾一下中国艺术品收藏的历史,历史上曾经有过四次艺术品收藏的高潮:现在的收藏热是第五次。

图片


一、宋代

热门藏品:奇石、书画、砚台、青铜

宋朝时期,中国的绘画艺术正处于高度繁荣阶段,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民间绘画等等派别都各成体系,同时相互之间又有影响吸收、渗透,使宋代绘画呈现出的局面异彩纷呈宋代商业的发展状况相较于钱钞来说更胜一筹,城镇兴旺贸易发达,在历史上引人注目就是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宋朝的艺术市场发展空前强盛

宋代的社会环境是收敛性能聚集文化,尤其书画市场宋代买卖书画的形式已经多样化,包括店铺交易集市贸易和当铺,不同形式适应不同的群体和交易情况,对书画市场的繁荣大有裨益。这种盛况离不开当朝统治者对文化的大力推动,宋徽宗自己影响带动艺术风潮,导致创作与鉴藏盛行。政府也设置专门机构与官职,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宋朝的画作不仅有文化价值,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政治价值。



图片
宋徽宗《听琴图》局部

中国的古玩市场在宋代就开始形成了。宋徽宗(1082年10月-1135年6月11日)在治理国家方面可能不及格,但在艺术方面很有造诣。他网罗了天下的画家集中在一起,自己等于兼了国家画院院长,因为“领导重视”,所以,宋代的书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宋代出现了中国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收藏高潮。

宋人说收藏,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博古”。考“博古”之意,既有鉴赏古器、古玩的意思,也包含了“博古通今”的意义。

图片
《宋人博古图》

作为收藏热的体现,宋代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博古图”。为便于收藏者直观地了解、鉴别文物古玩,一些宋代金石学著作还附上摹画了古器形制的插图。

图片
宋徽宗 《宣和博古图》。《宣和博古图》是中国宋代金石学著作。简称《博古图》。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三十卷。大观初年(1107)开始编纂,成于宣和五年(1123)之后。该书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 件。

在艺术史上,宋徽宗宣和年间,实在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除了器物考古学领域出了《宣和博古图》之外,绘画艺术领域则有《宣和画谱》,书法艺术有《宣和书谱》,茶艺有《宣和北苑贡茶录》,棋牌艺术有《宣和牙牌谱》,玩赏石类收藏有《宣和石谱》。


收藏家鉴赏、品评古器的画面,多次被宋朝的画家绘于笔下,显示“博古”已经是常见的生活图景,成了热门的绘画题材。


图片
宋末元初 钱选《鉴古图》。钱选(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别号清癯老人、川翁、习懒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二、明朝

热门藏品:瓷器、铜器、杂项

明朝中期之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此时除了一般的书画商人外,一些工商业发达、人文荟萃的城市,出现了独立的书画商店,成为私人收藏艺术品的主要场所明朝中后期私家收藏品的地位一飞冲天甚至比内府典藏也占有绝对优势

明代是书法的鼎盛期,尤其江南一代最为活跃,不仅大批艺术造诣深厚的书法家在此,富商巨贾等消费群体也不少。与此同时大量职业艺术家以卖画售书为谋生手段,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人。一些在朝为官的书画家也涉足市场,起到市场中间人的作用,这些因素的促成下,书法市场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

图片
明,杜堇,《玩古图》。此图描绘风雅的主人,在庭院里款待客人鉴赏文玩的情景。这里可以看到主人和客人之间的桌上放满了铜钟、铜鼎、铜壶以及青瓷烛台、香炉、碗、洗一类器物。


明朝是历史上第二个收藏高潮,这个收藏高潮是以民间收藏家项元卞为首,还有文人詹景凤、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等参与后形成的。其中董其昌(1555——1636)是明代晚期时候的上海(松江)人,他是中国书画史上承前启后、影响巨大的一代书画大师,2018年12月7日至2019年3月10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董其昌书画大展。

图片
图片
项元汴


图片
唐韩干的《牧马图轴》
项元汴旧藏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清朝

热门藏品:瓷器、玉石、书画

清朝前期的艺术市场仍是以书画为主,但到了清朝中、后期碑帖古籍等也逐渐进入民间,过去单以书画为主的艺术市场在此活跃起来。清朝的艺术市场也在此时快速完成了从规模化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过去的艺术品收藏一般以古玩为主。我们今天所说的“古玩”,始称于清代,在此之前都称“骨董”:骨有遗存精华,董为会得之意。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艺术市场发展的高峰。

清代艺术市场的发展也与统治者的重视有关,市场繁荣顺应社会发展,也是社会的侧面缩影,文化内容的体现。彼时文人雅士虽多,但因生活窘迫无法进行创作,一些敬仰文人大夫的商人大贾就会给文人们提供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中就有足够的书画作品流通。不会供小于需。

图片
弘历观画图

到了清朝,至乾隆年间,就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收藏高潮。乾隆皇帝素尚风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藏家。他对前朝文物非常尊崇,如书画、瓷器等,常常题诗表达自己的喜爱,据统计乾隆皇帝单单为官窑瓷器写的诗就有199首。

图片
清雍正《古玩图》手卷-英国大维德基金会

图片
宋汝窑御题诗文洗,御承堂博物馆藏
2017年至2019年被山东潍坊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借展

这次收藏高潮还有一个源头在民间,而前期是以扬州的大盐商为主掀起的,当时扬州是中国盐的集散地,而且原来盐是官营的,这帮盐商很有钱,有了钱以后就开始收藏了。


四、清末民国

热门藏品:瓷器、青铜器、竹木牙雕、书画、古籍

清朝末民国初,是中国封建王朝覆灭前的最后一次收藏浪潮清末时王朝已濒临倾倒,大量宫内的古物文玩流落民间,因古物买家卖家出现,形成古玩群体市场故市场一度兴旺,甚至引得海外古玩商伺机而动

第四次收藏热主要是外需加大,内需相对缩小,因为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多次侵扰之下,民不聊生,我们的艺术品被西方人大肆掠夺,流亡海外,至今在世界各地博物馆都能见到。民国时期有著名的四公子,张学良、张伯驹、溥侗、袁寒云。这四个人被大家统称为“民国四公子”,非常儒雅,都酷爱收藏,南方也涌现了庞元济、张大千、吴湖帆等一系列收藏大家。有了这些大收藏家的主导,当时收藏市场十分红火。

准确地说,应该是清末民国时期,当时的遗老遗少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他们手中有钱,财大气粗又喜欢文化,所以,掀起了一股收藏热潮。

图片
庞元济
图片
庞元济旧藏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图片
吴湖帆
图片
吴湖帆收藏倪瓒画作
图片
少年张伯驹
图片
晋 陆机草隶书《平复帖》卷 张伯驹旧藏


五、当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

热门藏品:百花齐放

自1992年中国收藏家协会成立,这便是中国进入第五次收藏高潮的标志,也是史上收藏热浪最普及、最繁荣的时期盛世兴收藏,在此时期出现的工薪族收藏,国内别具特色的收藏文化现象,打破了历来只有文人或贵族才收藏的规则

与前几次收藏风潮不同,本次收藏的参与人数市场上艺术品的流通量和资金量我,都是过去的好几倍并且不再仅限于古董,当代创作生产的作品同样受人欢迎。当代收藏热更多是以投资为特征,传统式修生养性已不适用于当代,但即使是商业化收藏的今天,真正的收藏界主角仍是古玩书画收藏家们。

同时,在现代艺术市场上,由于西方文化的传播,国外拍卖行进驻中国市场,导致国内画廊、拍卖行等各种艺术交易形势多样化,使得现代艺术市场呈现与传统不一样的局面,整个艺术市场更加趋于规范化以及全球化。

目前的收藏热是

中国历史上的第五次收藏热


第五次收藏高潮以从90年代中国成立收藏家协会为标志,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准大幅提升,加之节假日的增多,为人们从事收藏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八十年代以集邮、集币为先导的收藏队伍异军突起;到九十年代,古玩艺术品收藏热又悄然兴起,并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高涨势头。


如今,收藏成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行为,是人民生活富足之后的对美的追求,也成为一种投资的渠道。中国进入了第五次收藏高潮。第五次和以前的四次收藏高潮有巨大的区别:首先是在这个收藏高潮中参与的人数是古代所有参与人数的还要多,目前号称收藏大军有一亿左右。



图片
清乾隆 御製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
《乾隆年製》蓝料款
成交价:  169,413,000  港币
2018苏富比


图片
Lot 2988 圆梦—康熙珐琅彩千叶莲碗
2019佳士得香港秋拍
成交价:87,200,000港元


图片
南宋 官窰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
成交价:  113,880,000  港币
2015苏富比


图片
清乾隆 御制洋彩加金镂雕团螭纹开光内绘「时时报喜」双龙耳转心瓶
2019保利秋拍
成交价:9200万RMB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