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玩收藏你玩对了吗:为何有人倾家荡产,有人赚的钵满盆满!

发布日期:2022-07-15    来源:中华收藏网    责任编辑:匿名    阅读:105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信图片_20220427090638.png微信图片_20220620101315.png

这些年,随着收藏队伍不断壮大,有的人收藏讲究一份清静,喜欢而已,有的人也是为了带来成就感,收藏的风风火火,有的人则是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从古代书画、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到近代艺术作品,数不胜数,作为一个收藏者,选择好门类很重要。其次就是保存好文物,使其完好的传承下去,弘扬民族精神才是收藏的意义。


古玩圈是个大江湖,黑白界限很模糊,许多的人游离于黑白两道,许多的人游离于真赝两重,许多的人游离于文化与贪婪两境,许多的人游离于国内与国外两界,许多的人倾家荡产,许多的人大赚而疯狂……

微信图片_20220715090042.jpg


刚开始玩收藏时易冲动,见东西就收,收了不少赝品和普品,一些藏品甚至不惜花重金拿下。后来,东西见多了,学费交多了,故事也听多了。

但凡爱好收藏,必对所收藏之物潜心研究,用心去了解其出身来历,年份质地,共性特点,珍稀价值。因此,每收一件藏品,必把玩良多,细心品味,跨越时间与历史对话,或静心体味其中奥妙,洗练心神,赏雅品珍。

下面笔者总结了一些收藏经验,与大家分享,还请多多批评指正。


一、有主见,但不盲目自信

然而不论是收藏界的新手老将,都必须在具备一定收藏知识之后,敢于相信自己眼光,因为真理不一定掌握在专家或大多数人手中,不要过于迷信专家之言,对于专家我们应当尊重,但可能你收藏的器物专家根本就没见过、没研究过。


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是专家就可以完全透彻掌握的,很多时代、很多文明、很多器物尚有商榷之处,即使是公认的标准器也会被陆续发现的更典型器物所推翻更替。因此,专家之言仅作参考,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眼光,做别人不敢做,想别人不敢想,有此勇气,必有大成。
微信图片_20220715090045.jpg


二、宁收半件真,不收十件假

收藏这档子事,会使人痴迷,醉心其间,一旦上瘾,难以自拔,因此,但凡初涉其中者,只要价钱合适,会不加选择,只求收归囊中,本人也曾有这样类似经历,结果造成藏品虽多,具有珍藏价值的却少之又少,把大量金钱白白浪费在普通藏品里,到遇到珍品时,却感到囊中羞涩,无力购买,造成遗憾。

绝大多数收藏人士,并非真正的收藏大家,只是一种业余爱好,而且财力十分有限,还是以追求藏品增值升值为目标,以藏品出售换取更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因此,在收藏过程中,提醒各位藏友尤其是初涉者,对于普通收藏品,应当宁精勿滥,不要铺张,保持平和心态,方可正视收藏。


三、切莫妄想“捡漏”

有些人因为收藏经验不足,心虚,不敢直接面对藏品真伪,希望借他人之手买到真货珍品。有些人希望能以捡漏价买到价廉物美的真品、珍品。这样做当然也会有一定收获,但是付出的可能比收获的代价还要大,这是因为:古董店里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是赝品、普通藏品,真正的真品、珍品是绝不肯摆设出来任人观赏。


这其中既有安保因素,也有藏宝原因。你可以想见,如果店主把镇店之宝在其古董店摆出来任人观赏置评,你想买他会卖吗?就算他可以卖,那价钱你能接受吗?

同时,基于社会治安方面原因,就算不怕贼偷,还不怕贼掂记啊?他能安睡吗?

所以,除非您很有经济实力,同时有一双经验丰富的火眼金睛,否则,你到古董店不要总想着买货,练练眼力还是可以的。
微信图片_20220715090048.jpg


四、术业有专攻

收藏一定要有专项,收藏瓷器就一直研究瓷器,收藏玉器就一直研究玉器,收藏竹木牙雕就一直玩竹木牙雕等等。

更细致一些就比如收藏清朝瓷器就一直研究清朝瓷器,甚至精细到拿出一段时间收藏专门窑口的青花,如收藏景德镇青花或德化窑青花就一直研究它。围绕一个你喜欢的领域,在两种方式中根据你的条件选择其一:垂直性的纵深线索或者广泛性地收藏。

直到胸有成竹时再上升到明朝、元朝、宋朝等等。这里面除了历朝历代的年号要记清,年代长短要记清,各地的窑口特点要记清,还要搞清当时的材料特征、工艺特点与描绘技巧,各类藏品如均能如此,以后定成鉴赏大家,但算算时间估计要几十年。



五、有钱在家坐,没钱出去走

经济实力一般又爱好收藏的朋友们,不妨深入社会,到有历史沉积的地方多去走走看看,在观摩的过程中有很多机会可以捡漏,还可以借此增进阅历,煅练身体,陶治性情,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实力雄厚的收藏爱好者来说,那就是广传盛名,稳居家中,坐等古玩出售者自动上门来(许多古玩店就是如此)。

一句话:有钱的在家坐,没钱的走出去,用在古玩收藏爱好者身上,笔者认为还是十分切贴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