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竹雕工艺:巧夺天工

发布日期:2021-10-22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匿名    阅读:1671   版权与免责声明

竹节之上 文人雅聚竹节之上 文人雅聚肌理生动 雕工浑厚肌理生动 雕工浑厚精品成群 赏心悦目精品成群 赏心悦目竹之孩枕 岂上安眠竹之孩枕 岂上安眠竹篾如丝 巧夺天工竹篾如丝 巧夺天工竹节生辉 如烟往事竹节生辉 如烟往事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盛于明清。竹雕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 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泉州收藏爱好者王先生惊叹于竹雕刀工的复活之魅,潜心搜藏,蔚为大观。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竹雕的艺术世界。

  □本报记者 曾广太 实习生 陈雪妹 王莉莉 文/图(署名除外)

  偶遇 一见钟情

  “当我看到如此精湛的雕工和独具特质的韵味时,我就被它迷住了。”多年前,王先生无意中在一家古玩店里看到一个竹雕笔筒,那栩栩如生的图案、鬼“雕”神工的立体刀法、透着诱人光泽的历史感让他对竹雕一见钟情。

  “用竹能够雕出如此精致迷人的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王先生说,竹子本身的材质容易开裂,中间又是空的,要在这样有限的空间和条件里表现各种题材、场景本来就难,更别说要表现得生动鲜活,甚至惟妙惟肖,更甚至用多层工来立体表现,匠工们的智慧实在令人震撼。

  王先生说,有些东西的价值日久弥高,竹雕正是如此。王先生最喜欢的就是竹件的年代感,那包浆温润的表层如同少女的肌肤般细嫩光滑,似乎吹弹可破。

  竹雕的价值一看艺术造诣,二看岁月浸淫的年代感。竹雕的肌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越老越透析着内敛的成熟美,越品越有味道。

  一发不可收,经过用心搜藏,如今王先生的家中已竹雕成群,并形成多个系列,如中国传统典故人物系列,包括十八罗汉、八仙、福禄寿三仙、渔樵耕读等;精品笔 筒系列;民俗精品系列等。“收藏好的竹雕作品,工艺精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看对眼。”王先生称,每个人的鉴赏品位不一样,收藏的喜好也就不同,但有一 点是相同的,就是对看上眼的收藏品会呵护有加。

  “如今品相完好的明清时期竹雕作品已相当稀少,从未来的市场看,有很大的增值空间。”但王先生痴迷竹雕艺术并不是为了升值,而是从竹雕艺术中感悟古人的审美境界,学到做人的品格,正所谓“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品鉴 用心读竹

  对王先生来说,收藏是为了品读与参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雕由来已久,而竹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六朝,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熟识,并受到青睐。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汉族竹刻家们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

  王先生认为,好茶要细细品味,上乘竹雕也是如此,需要用心去品读。宋代的竹雕业已初露头角,而明清时期竹雕艺术达到了鼎盛,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 刻竹蔚然成风,出现百花争艳的景象。明代时期的竹雕能在方寸之间雕刻出人物、山水、楼阁、鸟兽,浅雕深刻并用,刀法灵巧,艺术造诣精湛,为世人所叹;也有 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见长,古朴雅致。那时雕刻的题材多以生活场景为主,亭台、楼阁、宫廷、大富人家的生活,文人聚会研学的场景,街坊邻里串门的和谐,多是 当时人们的生活写照,反映那个时代人们淳朴的生活;或是雕刻表现一些典故,倡导那个时代的思想价值观。到了清代前期尚有明代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多样,浅 刻、浅浮雕、留青、圆雕等同时并行,品种除笔筒、香筒外,臂搁、竹根人物,动物与山石具备,制作精致工整,细巧秀雅;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城乡手工业遭到 严重的破坏,也导致竹雕艺术的衰落,这一时期的竹雕作品,多以阴刻、浅浮雕为主,显得单一、平浅。

  珍藏 竹以修身

  竹雕的材质不及象牙犀角珍贵,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和文化内涵上。对于王先生来说,品鉴把玩竹雕作品,已成为他工作之余一项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竹雕上 的题材,让他学到更多历史知识,开阔了时空的视野;竹雕上的艺术,让他神游于大师们的刀锋意境,感悟中华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竹雕上的光泽,让他醉心于时 光留下的痕迹,在年轮的扩散中思考人生。

  “砍下的竹节本已死去,历代的匠心又使它复活。”王先生接受采访时最后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园里的瑰宝,我们应该珍惜历代遗存的竹雕精品,更应该从中传承蕴含的工匠精神。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新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