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书画市场会好吗?
近日,荣宝斋举办的“范曾画展”,171件作品当天售罄;不久前南京的薛亮画展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人调侃中国书画市场的寒冬已经过去。那么——
中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书画市场
有评论家则直言:中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书画市场。严格意义上讲,所谓的中国书画市场应该叫中国礼品市场。因为绝大多数当代书画家的作品,不是按照艺术水平论价,而是按照名气和影响力谈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畸形市场?一是一段时期以来,很多人买字画是为了送礼,本身不懂谁的艺术水平高,买的是头衔和名气,买的是相应的价位。因此,谁头衔高、名气大,谁的价格合适就买谁的。
那么怎么能够让书画市场回到正常轨道,能物有所值、真正“一分钱一分货”呢?一是需要书画艺术组织、机构、团体发挥引领、导向作用,让名副其实的大家真正“香起来、贵起来”。
另一个是需要书画评论家、批评家要有艺术良知,坚决抵制烂俗作品。前段时间看到“墨池直播汇”的一个短视频,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先生讲“某某人给我一个亿,我也不可能给他写评论文章”,体现了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风骨。
艺术水平高的画才值得追捧
让书画市场健康发展这点事,说白了很简单,就是让该值钱的值钱,不该值钱的不值钱。书画市场的问题如果不从国家艺术组织、机构的层面来抓,不从建立体制机制入手,很难解决。
有人该问,谁的该值钱?艺术水平高的该值钱。谁的艺术水平高?那是艺术评审委员会的事。判断谁的艺术水平高有标准吗?没有具体标准,但有大体标准。不然,为什么说徐渭、八大是大师,而不说别人是大师;如果没有标准,历代书画史真就没法写。
近几年,书画市场断崖式跌入低谷,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好事是让人们在挫败、损失中清醒认识到,书画市场应该回到以作品而非礼品,以艺术水平而非头衔名气论价值高低的正轨上来。但认识是认识,要真正步入正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2年的书画市场会好吗?会趋好,但还很艰难。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经济越冷,艺术品越火?现在入手收藏,可能正踩准了节奏!
- 收藏二十年最大感受:民间不缺真正的藏家,但缺少理性的藏家
- 富不过三代的终结者: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他的收藏是个传奇:用200元赚到几亿...
- 收藏界不断持续洗牌: 最后能留下的只有这些赢家
- 艺术品市场低迷是障目戏法,富人们纷纷布局艺术品收藏!
- 2025艺术品收藏大动荡!这五大危机你扛得住吗?
- 当我们谈艺术品收藏时,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什么?
- 画说收藏:书画才是收藏中的软黄金“理财选择”!
- 他们才是处在整个收藏界“金字塔”顶端的民间高手
- 文物局:建立民藏鉴定机制、探索登记交易制度
- 收藏界开始明朗了,未来谁拥有最多的精品藏品,谁就拥有最多的社会财富
- 宋代瓷器:为何让全世界收藏家垂涎三尺,备受追捧?
- 古玩艺术品市场低迷:真正的收藏家却马不停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