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引领了一时的时尚潮流
人分三六九等 木有花梨紫檀。紫檀木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嘉庆、道光年间风靡一时,引领了一时的“时尚潮流”。
故宫博物院藏紫檀嵌珐琅五伦图宝座屏风
可是有个疑问,明清时代是硬木家具黄金时期,这个紫檀为何直到嘉庆、道光年间(清代中后期)才最流行,之前这位纹理纤细、色调深沉的“老先生”在哪歇着呢?
关于紫檀“崛起”有几种说法儿:
一、黄花梨匮乏说
黄花梨是明代和清代早期流行的一种硬木木材,其木性稳定,不易变型,色泽金黄、色彩明快、纹理如行云流水。但到了康熙末年,黄花梨木的来源日渐匮乏,于是宫廷开始使用紫檀来“接班”。
二、玻璃窗采光说
乾隆中期以后,宫中及地方大的王府衙门都已安装使用玻璃窗,这样一来,屋子内的采光效果大大改善,而紫檀木深沉的色彩和细致的纹理之美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现,于是紫檀流行开来。
三、审美观点改变
有可能是当时的审美潮流发生了改变,至于原因……参考现在女孩子们一年n变的流行趋势吧,你懂得……这种事儿,有时候很难说清的……
无论如何,它就是流行了……
说过了紫檀木的“崛起”,咱们再来看看它的“绯闻”。
如此美丽的紫檀,大家或许不知道,最早人家的进口“报关项目”是药材,也就是说紫檀最早是用来吃的!(紫檀木确实有天然的香味,不过不知道好吃不好吃……)
对于这么好的东西,明清皇帝的办事原则是高度统一的,那就是——都靠边!我全包了!明朝皇帝的策略是砍砍砍!清朝皇帝的策略是买买买!总之,就一个字——都是我的!
明朝皇帝砍树砍得绝对称得上是“丧心病狂”,从中国到南洋,就三个字“砍砍砍”,到了明末清初,绝大多数的紫檀都已被采伐干净收入皇家库存。
清代宫廷用的紫檀大多是明代“老料”,不是不想砍,而是都让明朝皇帝砍光了……清朝皇帝除了用“库存”,还积极从民间商人手中购买,这种购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随用随买,而是无论哪级官员,只要见到紫檀木就全部买下,上交皇帝,这种“买买买”,让民间的紫檀木也很快都收归“国有”。
民间总说紫檀无大器,这和皇家的“垄断”很有关系,紫檀大料本就不多,还都被收归“国有”,民间大件的紫檀家具确实少见,但在故宫中大件紫檀家具还是有不少的,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紫檀藤心圈椅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紫檀雕花长案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紫檀龙凤立柜
老北京人有句话叫“吃过见过……”,这要是套在西方人对于紫檀木的认识上,应当改为“没吃过,没见过……”西方人也很喜欢紫檀,但别说大件,就是小件也不多,当他们来到中国,绝对被震惊的下巴都掉了,于是开始疯狂收购,就连买回小件紫檀木,也得镶个木框挂起来,当新鲜玩意摆在家里臭显摆。
紫檀木也是会生虫子的,有一种专门的虫子会啃食紫檀木,不过它们吃的是外侧,中间的“黑色部分”(死木头)他们是“咬”不动的,随着树木生长,当之前虫蛀过的地方也变为“黑色部分”的时候,虫子眼也会保留下来。
紫檀木本身其实是橘红色的,当被暴露空气里才会逐渐氧化变黑,如果用电刨子或电锯,因为锯木头时温度高,也会很快变黑。真正的紫檀木会越晒越黑,而那些上色冒充的家伙,长期在阳光下会越晒越浅的。
紫檀以一种深沉的美在历史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现今,随着国人“兴趣+钱包”的日益充盈又再度被重视,其价格以令股民们眼红的速度暴涨,紫檀作为硬木老大,又开始——重装上阵!有人说过“美在一千种形式里藏身”,就让我们在这“紫色的香气”中,品味它的美带给我们的愉悦吧……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