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手泽:黄易的藏砚与砚铭
黄易铭长方形端砚
黄易铭玄武端砚
黄易摹武梁祠画像石砚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别署秋影庵主、散花滩人等。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善书画、篆刻,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
常言道:“将士爱马,文人爱砚。”古代文人写字绘画,必不可少的工具即是砚台,笔耕不辍,须臾不离,终生相伴,相处日久,必生情愫,乃至用砚、爱砚、藏砚并重。历史上有许多文人亦是藏砚家,如清代纪晓岚、金农、高凤翰等。这些砚均有浓浓的书卷气,从而在众多古砚中形成独有的一个门类,即所谓的“文人砚”。天津博物馆藏砚甚众,现初步检索三件经黄易收藏铭刻的各具不同特点的砚台,与大家探讨。
黄易摹清代武梁祠画像石砚。该砚长12厘米,宽13.5厘米,高6厘米。一面为砚堂,右上署铭:“汉武氏石室碎石柱,因材为砚,补刻缺字。黄易。”背面刻人物,砚四侧分别刻铭:“此亭长(半字),前石室‘此亭长’三字今缺。”“蔺相(半字)如,赵臣也,武梁祠像初拓本‘蔺相’二字尚露。”“公子无(半字)获于外黄兄,左石室今少‘无、兄’二字,‘获’字亦损。”“于王舟(半字)、王胜(半字),祥瑞图今少‘舟、王、胜’三字。”由砚铭可知此石砚是黄易为武梁祠铭刻的,以武氏祠碎石制作并四侧铭文,字迹记录了当时铭文现状。
黄易铭清代长方形端砚。该砚长12厘米,宽8.6厘米,高3.7厘米,长方形小砚,光素无纹。砚体小巧别致,虽无纹饰,反而显得素雅大方,堪称无工大美。石上有数处虫蛀纹,或为端石中麻子坑石材,应是优质砚材而制,故而砚面光洁润泽。砚一侧铭文“乾隆六十年十月八日杭人黄易得于湖上”。
黄易铭明代玄武端砚。该砚长22厘米,宽15.2厘米,高4.3厘米。腰圆形,砚池与砚堂相交处浮略玄武,砚背作宽边框,中间约15枚星眼柱,两侧有铭,一为楷书:“如星之聚,睒睒其光,或疏或密,或低或昂,其砚之璞,为此一方。乾隆丁酉七月钱塘黄易识。”一为行书:“小蓬莱阁遗砚,辛丑十月经海上得归,心愉目尝,古欢无量,因记数语藏之梅岩,岂非墨林韵事耶!汉阳万中立。”下钤“万”字印。
——摘自王璐、蔡鸿茹《砚蕴儒雅——天津博物馆藏黄易铭砚》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