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墓葬壁画首现“单斗只替”斗栱

【中华收藏网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4日发布大同和平社辽金墓群发掘报告,经过近12年的考古发掘,当地考古人员发现多座辽金墓葬,墓葬壁画中的“单斗只替”斗栱式样系绘画中首次发现。
2007年9月,山西省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市和平社安置工程建设中,抢救发掘一批辽金墓。此次发现的墓群分三种类型,其葬式全部为火葬,以土坑竖穴墓、土洞墓和砖室墓为主。墓道较窄呈斜坡或竖井状,立壁平直。葬具分为石棺、陶棺和瓮棺三类,石棺由青石雕凿,通体凿饰几何纹,陶棺为泥质烧制。

斗栱式样系用单个栌斗和单只替木把柱、梁、樽﹙枋﹚三者相结合的单斗只替,这在绘画中出现为首次发现。考古研究所提供摄
墓葬室内壁画地杖系用草拌泥,抹平后上施白灰膏,釆用朱色绘制立柱将画面分成了东、西、南、北四幅。
墓室北壁正中用朱色绘有三扇湖石花草转角屏风,屏高1.6米,中屏绘湖石牡丹,取其富贵之意,侧屏绘湖石花卉。屏风两侧各绘一侍从,相对而立。西侧侍女,身高0.73米,头梳双髻,长脸、弯眉、高鼻抿嘴。上身穿青灰色宽袖长衫,下身穿米黄色长裙。东侧男仆,身高0.72米,头扎单髻,鬓角留绺发,上身穿青灰色宽袖长袍及地。
墓室西壁正面用朱色和黑色绘建筑三间,建筑种的斗栱式样系用单个栌斗和单只替木把柱、梁、樽﹙枋﹚三者相结合的单斗只替,这在墓室壁画中是首次发现。
此外,该墓群出土器物有瓷器21件、陶器29件,其他16件。包括白釉罐、黄釉敞口盘、三足炉、圈足碗等。
当地考古人员认为,辽代在山西雁门与宋为邻,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大同划入辽地后,重熙十三年﹙1044年﹚又升为西京,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接触最活跃的地区,故今大同古城周边出土的很多墓葬在形制上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此次发现对大同地区的辽金墓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了这些要求
- 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文化艺术品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