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民间巧手复兴老手艺
【中华收藏网讯】一双巧手,将块块粗简的布匹变成精美的艺术品。记者21日走进武汉民间艺术家刘浩芳家中,探访丝绫堆绣技法的制作。
丝绫堆绣技艺历史悠久,一千多年前,在我国的荆楚一带就有了这种工艺的雏形。它是在织物的基础上,采用浮雕、编织、刺绣、缝缀、堆贴、抽丝等多种工艺制作
今年73岁的刘浩芳是在退休之后才开始研习丝绫堆绣工艺。近15年以来,她平均每天坚持3个多小时提升技法、精细工艺,将丝绫堆绣技艺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丝绫堆绣工艺较复杂,制作完成一幅画要半个多月。”刘浩芳表示,需要经过审图纸、选布料、剪裁纸轮廓、填充棉花和海绵、包布和粘贴等工序,才能完成作品。
在采访现场,刘浩芳拿出半成品零部件,展示作品的构图和技艺。刘浩芳告诉记者,剪工是制作的关键,要想出精品必须要剪工娴熟。
记者在刘浩芳家中看到,沙发上、壁柜上等摆满了构图繁缛、配色华丽的丝绫堆绣作品,包括人物、动物、景物等各种题材。“相比于其他平面贴画,丝绫堆绣色彩华丽、立体感强,细腻逼真又层次分明。”刘浩芳说道。
其中,刘浩芳《福寿延年》、《乐逍遥》、《龙游天下》、《雅韵》等作品,选取青松、祥云、白鹿、龙凤、竹笛等元素,构图精巧、配色相宜,展示中国传统文化。2015年,她的作品《楚风布画》在武汉老年艺术作品展中获奖。目前,她正在准备武汉军运会主题丝绫堆绣作品。
“现在已经很少人关注这门工艺了。”刘浩芳表示,乐意教大家学习丝绫堆绣技艺,希望这门曾一度失传的老手艺能被拾起和传承。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
- 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艺术品金融化,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
- 北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古玩艺术品:下一个万亿级财富密码!普通人如何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