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文物修复室 了解唐墓壁画修复过程
【中华收藏网讯】[解说]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处开放式文物修复室,主要开展“文物修复季”工作。目前文物修复季特展第五季暨2019年第一季“丹青焕彩——唐墓壁画修复展”正向公众开放展出。1月16日,记者探访该文物修复室,了解唐墓壁画修复过程。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修复室自2018年开放以来,先后展览了书法、金属、陶瓷、木器家具等文物修复工作。旨在弘扬传统技艺、普及文物保养知识,为公众揭开文物修复工作的神秘面纱。据悉,此次文物修复季展出的唐墓壁画“列戟图”在库房存放了五六十年,已出现酥碱、断裂、泥垢等20余种病害问题,其中针对画面污染及钙质土垢,修复师们正在使用干清洁法及湿清洁法进行修复工作。
[同期](陕西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群喜)
我们这次要修复的这幅画呢,问题比较多,表面呢重要的就是这种污染比较严重,泥土啊、土锈啊,这个残留胶啊,包括这个灰尘,这个污染比较严重,同时呢这个断裂比较多。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呢,我们就是要保证在壁画出现断裂情况下,使它在稳定的状态下来清理表面的这个泥土啊这些污染物。
[解说]记者现场看到,文物修复室大概有130平方米左右,透过玻璃可以清晰地见到修复师们正在修复台前对唐墓壁画“列戟图”进行修复工作。据介绍,文物的展出需要有真实性、稳定性以及可读性和美学性,修复过程中对修复师的技艺要求较高,有时一件文物的修复周期从数月到数年不等。
[同期](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部馆藏壁画研究中心主任马艺蓉)
我们采用的是最小干预的一种原则,那么就是说我仅仅是从色彩的层面上,从材料的层面上,进行它的这个结构补全和这个色彩的这个与周边的这个渲染和一致。那么我不进行这个线条的这个恢复,那么从这个层面上呢观众可以通过自己对这幅作品的这个理解呢,然后把这幅作品恢复成它历史上曾经的样子。
[解说]马艺蓉告诉记者,作为修复师对待每一件文物都要有工匠精神,细细品味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时要耐住寂寞,用最科学的技巧去慢慢挖掘和诠释文物,让文物“活”起来。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了这些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