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推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
【中华收藏网讯】记者从9日在北京落幕的中国全国文物局长工作会上获悉,2019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将推进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以有效保护和利用民间收藏文物。
图为陕西淳化“7.20”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的文物。中新社记者杜洋摄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为了破解民间收藏文物需求和文物保护管理服务之间不匹配的问题,2018年,国家文物局编制了《禁止交易文物指导性目录》,建立文物案件市场警示机制,指导江苏南京、苏州开展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还全面总结评估了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上海市为民众提供公益性鉴定咨询形成制度,初步构建了文物鉴定服务格局。优化文物拍卖许可证审批服务,推动探索文物拍卖领域外资准入纳入海南自由贸易岛实施方案。
2019年,国家文物局将继续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推动出台关于引导民间收藏文物保护利用、促进文物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完善社会文物领域管理服务措施,继续推进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
该试点工作将构建文物经营主体自愿申报登记拟交易的文物标的,文物登记单位鉴定申报登记的文物标的是否属于文物、是否可交易,并分类进行登记,文物行政部门依据文物登记单位意见依法开展文物流通活动的全流程监管,文物收藏者和社会公众便利了解登记交易文物基本信息等系列工作机制。
据悉,截止2018年,中国共有文物商店180家,文物拍卖企业550余家。为更好服务公众文物收藏鉴赏需求,国家文物局鼓励国有公益性文博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向社会提供文物鉴定咨询服务,并于2014年指定了7家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各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服务机构已累计鉴定民间收藏文物逾10万件(套)。
此外,2018年中国的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超过2万个,举办社会教育活动超过20万次,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日渐成为中国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官宣!2025:中国艺术品市场崛起,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艺术品资产化浪潮:一场颠覆传统的财富革命与文化博弈
- 艺术品资产化进程势不可挡:不管你信或不信!
- 从文化部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艺术品市场已进入“金融时代”!早知道早受益!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