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推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
【中华收藏网讯】记者从9日在北京落幕的中国全国文物局长工作会上获悉,2019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将推进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以有效保护和利用民间收藏文物。
图为陕西淳化“7.20”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的文物。中新社记者杜洋摄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为了破解民间收藏文物需求和文物保护管理服务之间不匹配的问题,2018年,国家文物局编制了《禁止交易文物指导性目录》,建立文物案件市场警示机制,指导江苏南京、苏州开展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还全面总结评估了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上海市为民众提供公益性鉴定咨询形成制度,初步构建了文物鉴定服务格局。优化文物拍卖许可证审批服务,推动探索文物拍卖领域外资准入纳入海南自由贸易岛实施方案。
2019年,国家文物局将继续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推动出台关于引导民间收藏文物保护利用、促进文物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完善社会文物领域管理服务措施,继续推进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
该试点工作将构建文物经营主体自愿申报登记拟交易的文物标的,文物登记单位鉴定申报登记的文物标的是否属于文物、是否可交易,并分类进行登记,文物行政部门依据文物登记单位意见依法开展文物流通活动的全流程监管,文物收藏者和社会公众便利了解登记交易文物基本信息等系列工作机制。
据悉,截止2018年,中国共有文物商店180家,文物拍卖企业550余家。为更好服务公众文物收藏鉴赏需求,国家文物局鼓励国有公益性文博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向社会提供文物鉴定咨询服务,并于2014年指定了7家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各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服务机构已累计鉴定民间收藏文物逾10万件(套)。
此外,2018年中国的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超过2万个,举办社会教育活动超过20万次,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日渐成为中国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