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高手18天用中性笔画出《清明上河图》
【中华收藏网讯】日前,一幅十分引人注目、场面浩大的大型中性笔版《清明上河图》在孝义市诞生。这是孝义吕矿田海奎耗时18天用中性笔画的技法重现北宋城市市井民俗风情的一幅《清明上河图》画作,让观者无不叹服。
据悉,《清明上河图》原画长5.287米,宽0.248米,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该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繁华热闹的景象及汴河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画面以出郊、上河、赶集、扫墓为主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这幅经典名作,曾被众多艺术家用木雕、剪纸、烙画、刺绣等艺术形式进行二度创作,但用中性笔画形式进行艺术再现,还很少见。
据了解,早在多年前,田海奎就对《清明上河图》十分喜爱,并产生了用中性笔创作《清明上河图》的想法。2018年秋他便开始上网查找资料,找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清明上河图》这一版本进行临摹。为了精准、形象地完成作品,他一边翻阅资料,一边按照原作的画面布局,一点一点地往前推进。
其中,最难的要属画里面小人物的表情了,田海奎用0.28毫米的中性笔画都觉得很费劲,更别说当年《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用的是毛笔了。但田海奎凭着一股执着劲儿,历时18天,每天耗时12小时用尽17支中性笔芯,一幅长5.2米、宽0.25米的中性笔画《清明上河图》终于完成。画中共有550余名人物,各种家禽60多头,木船20余只,各种样式的树木、房屋无数,整幅画勾勒得精细入微,人物、山水、建筑等,细腻深入、惟妙惟肖,把作品铺开,让人感觉宋代繁华的都市气息扑面而来。
说起未来的打算,田海奎也有了初步规划,他准备把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做成一幅长卷后,献礼建党一百年。看着自己创作的《清明上河图》,田海奎一脸自豪地说:“如果我的画笔能给后代留下一滴可延续的墨迹,我将感到无比的欣慰。”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了这些要求
- 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文化艺术品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