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西安闹市开了一间博物馆 收藏两千件肚兜
【中华收藏网讯】西安有两处高家大院:位于北院门144号的高岳崧故居,和兴隆巷42号的高培支旧居。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明清时期榜眼高岳崧故居里的故事。
高岳崧祖籍江苏镇江,明崇祯年间曾中榜眼,后官至太司,从崇祯皇帝手中受赐此宅。清同治十年,他的子嗣参加科举考试,被皇帝钦点榜眼,得御赐“榜眼及第”牌匾,从明崇祯十四年至清同治十年,高家本族七代为官。
他的故居高家大院位于西安市繁华的商业街——北院门小吃街上,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院内现有西安中国画院等4家单位办公。1998年,杨霜林合伙人看到院子以后决定接手修复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2004年这里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西安的一个旅游景点。
多年来,虽然院子里有秦腔有皮影,但是张义最花心思的要数她的古典服饰博物馆,里面展出着各式各样的古典服饰,其中光肚兜就有2000多件。每当她走在院子里,她就感觉像在自己的家一样,来旅游的人都是她的客人。
受母亲影响,张义从小就很喜欢古代的丝织品,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路过古玩市场,看见色彩搭配都很漂亮的小肚兜,心想能不能缝个包,或者把绣品缝到衣服上,就爱上了肚兜,慢慢地,她见得多了,才知道小小肚兜里也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古语有云:“垂衣裳而天下治。”相传有衣服的时候就有了肚兜,那时候它叫抱腹,在汉代的时候肚兜叫心衣,因为不管男女,肚兜都是离心最近的一件衣裳,过去的学者也认为这是女娲送给后人的第一件衣服。
另外,肚兜也是一种民间民俗,直白地体现着过去的女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们也许不识字,也不会写信,但她们可以用一针一线把心思绣进肚兜里,未出嫁的女子会给未来的丈夫绣,编织美好的未来,已婚的女子想求子就绣麒麟送子……绣的内容不受任何影响,只需表达纯粹的内心。
肚兜虽小,但里面却是情谊,是生活,更是文化。一开始,张义收藏肚兜,想的是别人不做我来做,别人不收我来收,收的时候才发现,别人不收是因为不好收。肚兜是贴身穿的,不在市场上卖,早期小孩穿坏的都扔了,而女子穿的不能示人,况且丝绸织物更是难以保管和维护。
做这个博物馆是赔钱的,可是就算很难她也就坚持下来了,她说看到国之重器,太多人只能感叹中国古代工匠的手艺,但其实贴近生活的、能打动人心的其实都是小小的东西。
与此同时,张义也从肚兜中受益,她能从肚兜中看到古代女人生活的场景,她们一针一线用心地绣着花,不论是给自己的丈夫还是孩子,都是用全部感情倾注在里面,就像从小她的妈妈会给她织很多衣服一样,满满的都是爱。
她说:“肚兜传递着博大的母爱,我学会了更多,而这个博物馆,它圆了我的梦。”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