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北京”列入20世纪建筑遗产
【中华收藏网讯】▲北京国会旧址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一届国会的旧址,现用作新华社礼堂。资料图供图/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大典(北京卷)》于近日正式出版。为总结该书出版的学术成果,同时就20世纪建筑遗产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关议题展开研讨,该书首发暨学术报告研讨会12月18日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大典(北京卷)》系对2016年、2017年共计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中50个“北京建筑”的提炼展示,其主题与北京市国资委和北京建院在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都·城——我们与这座城市》专题展览”相契合。本书的推出伴随着“都·城”专题展,让大家再一次走进这座熟悉的城市,品身边的前辈建筑师的贡献,感受北京城的建设成就。
单霁翔院长以“20世纪遗产与北京这座城”为题,向与会嘉宾与建筑师讲述了北京20世纪建筑遗产产生的客观背景、项目特点、发展脉络及保护现状,特别从北京20世纪建筑遗产背后的“人和事”与大家分享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包括以梁思成、杨廷宝、杨锡镠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以北京建院五十年代“八大总”为代表的中国20世纪建筑先贤为北京建筑所做的历史性贡献;以张镈、张开济、赵冬日、华揽洪、戴念慈、林乐义、龚德顺、吴良镛等为代表的第二代建筑师的卓越贡献。
单霁翔表示,这并非是一本简单的建筑遗产图书的出版,它是集作品、建筑师、设计思想乃至建筑师生平的展示,不仅勾勒出百年北京的建筑历程,还特别表现了在古都北京的背景下,中国建筑师书写下的城市与建筑的新画卷。
他说,这本书介绍了第一批、第二批共计198个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可喜的是其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项目源自北京,这不仅仅说明北京、北京建筑、北京建筑师的超凡贡献,更说明基于历史文化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北京20世纪建筑的发展与演变走在了时代前列。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
北京市第二批中国
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全国农业展览馆、北平图书馆旧址、北京民族饭店、北京工人体育馆、石景山钢铁厂、北京国会旧址、798近现代建筑群、北京百万庄住宅区、北京大学地质学馆、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京师女子师范学堂、京张铁路南口至八达岭段、首都机场航站楼(20世纪50、80、90年代)、宣武门天主堂
相关新闻
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设计研究中心成立
18日,“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设计研究中心”宣告成立。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等为“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设计研究中心”揭牌。
据了解,这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等国际准则与国际化建筑文博发展趋势所成立的,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共同成立的跨界设计研究机构。
徐全胜董事长介绍,“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设计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应包括:推动国内外以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为中心的各类遗产的前瞻性研究工作;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认定、调研、传播等事项的工作;联合中国文博界开展以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规划设计研究为中心的工作;以文化创意设计研发为中心拓展建筑文化的系列推广工作;举行相关建筑文化遗产论坛、会展、出版、传播工作等。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