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店主自建民间博物馆 20年收藏4000余老物件
【中华收藏网讯】老式收音机、砖头式“大哥大”、一斗米量具、黑胶唱片机……
出于个人爱好,44岁的贵州人张晓明,在贵阳市花果园社区开了一间名为“老深圳旧时光”的店铺,摆出4000余老物件供市民免费参观,近期走红网络。
“我收藏的是往昔的记忆,这些老物件更是社会发展的见证。”张晓明说,从1998年自己开始收藏老物件,迄今已有二十年。而之所以取这样的店名,是因为自己曾在深圳打工十多年。
聊起“淘宝”经历,张晓明说,小时候经常从爷爷的文件柜里翻出一些农村合作社生产方面的保证书、借条,从那时起对收藏就产生了兴趣,而印象最深的一件藏品是一部“大哥大”。
1996年,打电话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初到深圳的张晓明,工资只有300元,一部“大哥大”的价钱却上万元。那时看到身边有人随时可以通话,独在异乡的他会格外想念家乡的亲人。
直到多年后的某一天,再次看到“大哥大”时,那一刻他触物生情,想起往日艰难打拼的岁月,便当即决定买下。

张晓明提起一盏老式煤油灯。新华社记者谭晓红摄
“在深圳搬了无数次家,但‘淘’回来的老物件一件都舍不得扔。”张晓明说,去年,因为思乡心切,加上贵州这些年来变化很大,他便决定带上收藏品和积蓄,回来开了这间小展馆。
如今,在不到60平方米的展馆内,从长短不一的秤杆到各种样式的茶壶,再到大大小小的搪瓷缸,众多展品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手捧一本《建筑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纪念》,张晓明一页一页地翻开,全国主要城市在建国十周年时期的发展面貌跃然纸上。像这样的文献资料,他有1000多册。

展馆内的邓丽君黑胶唱片。新华社记者谭晓红摄展馆内的邓丽君黑胶唱片。新华社记者谭晓红摄
“老物件要慢慢观赏,慢慢品味。”张晓明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张邓丽君的黑胶唱片,放入开盘机内,悠扬的歌声缓缓响起。由于收藏经验和资金有限,他也曾遗憾错过一些珍稀物件。后来他边收藏边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得到的老物件也越来越多。
“收藏老物件,不为金钱,只为情怀。”张晓明表示,以后他仍将继续做下去,让更多的老物件找到归宿,让更多人在这里感受光阴、重拾记忆。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了这些要求
- 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文化艺术品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