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升值潜力巨大,收藏家们最快的变现手段
【中华收藏网讯】现如今来说,艺术品贷款、融资什么的早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特别是在国外,很多的银行、艺术馆等他们很早就开始经营“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一些客户对用艺术品获得贷款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
而在我们国内,近年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持续火爆,仅在最近半年多时间里,就出现了不少天价拍品,国内已经迎来了“全民收藏”的时代。一方面,艺术品在拍卖市场的火热已成不争的事实,据有关统计显示,今年嘉德春季拍卖会总交易额高达21.28亿元,北京保利5周年春季拍卖会总成交额更是超过33亿元;另一方面,国内的民间收藏可谓是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自我国出现拍卖公司以来,艺术金融已初具萌芽,从2010年开始大规模发展,随着金融资本不断地进入艺术市场,市场对艺术品的投资收藏从简单的个人爱好,衍生出一种新的财富管理类型,越来越多的资本通过艺术品抵押、艺术品按揭、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等各种金融形式介入艺术领域,从而开启了中国“艺术金融”时代。
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中华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华收藏网、中国包装网总裁、艺术品高级鉴定师与评估师龚经强表示,艺术金融化至少有两大好处:第一,大大降低了艺术的参与门槛,投资者投资与交易的是艺术品资产的金融份额,可大可小,可多可少,艺术金融从真正意义上让艺术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第二,艺术市场引入了“互联网思维”,加快了平台化发展。互联网化后,在传统画廊(一级市场)、拍卖公司(二级市场)之上,诞生了一个全新的交易平台。这个平台的规则是互联网化的。使整个交易过程更透明、更公正。从这个角度说,艺术金融是互联网思维在艺术产业上的落地与实践。
艺术与金融就像是一对恋人,郎“财”女“貌”。金融财大气粗,为百业之首,又助推百业。而艺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尚待开发的神秘宝库,也是人类提高生活品质不可或缺的元素。随着“艺术金融化”程度的提高,中国艺术品市场一定大有可为,但风险同样值得警惕。如何协调艺术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龚经强认为,在艺术金融化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抛弃传统观点,不断提高投资技巧,总结鉴藏经验,在充分研究艺术品交易市场趋势的情况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艺术金融化(书画藏品由聚宝堂提供)。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2025年古玩市场:这些极为重要的事,你一定要明白!
- 弘仁元网拍!2025“七月”名家书画无底价专场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没看错吧!定了!艺术品作为国家的储备资产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临
- 当艺术品遇上资产化:一场重塑文化与财富的变革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