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峰再现大量明朝瓷器

【中华收藏网讯】在横峰县窑址大道工程建设现场,发现大量残存瓷器及瓷片
11月5日,在横峰县窑址大道工程建设现场,施工人员在位于兴安街道办事处上窑口村的窑文化公园旁,约300米处的路基土石方中,发现大量残存瓷器及瓷片。县博物馆专家介绍,这是该县1985年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大规模的新发现,对于研究横峰窑文化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依据。
在横峰窑址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红色的砂土中发现带状散布着大量的兴安窑瓷器,主要是生活用的盏、碗等器物和烧窑用的相关物件。目前,该县文化部门技术人员正在对窑场进行保护性挖掘整理。

经专家初步认定,新发现的瓷器所在地为窑包堆积层,依次为废窑炉、废瓷器和窑具。古代窑工将生产过程中发生残破、变形、粘连等不合格状况的瓷器集中堆放、埋藏,避免流入市场。埋藏位置面积约100平方米,除少数保持较完整碗、盏等器皿形状外,其余为日用瓷器残片。

据载,早在北宋时期,横峰先民就在此开始从事民间手工造瓷业。元末明初,浙江处州(今丽水市)移民瞿志高等迁入横峰,带来了龙泉瓷的烧制方法,将原来粗糙的陶瓷技艺提高到一个新境界,产品也由生活用瓷扩展到艺术瓷领域。明初朝廷设丫岩巡检公署,始建地方政府。横峰窑(又称兴安窑),即得名于此。
到明代中叶,横峰窑的造瓷规模与工艺水平达到鼎峰时期。明政府鉴于横峰兴旺繁荣的造瓷景象,于1560年正式设立兴安县。县志载,当时有窑百口,窑厂相连,烟囱林立,窑工二千,贩夫近万,日产瓷器二万余,供赣、闽、皖、浙、湘之用度,成为江西历史名窑之一。
横峰县地下陶瓷文化遗址堆积丰厚,是规模较大的窑场遗址群。至今,在横峰县城东郊,仍有上窑口、下窑口、窑湾等古窑址。这次发现古窑瓷器残片的位置即位于上窑口。
为传承古窑文化,保留历史遗迹,横峰县启动了规划总面积约18.5公顷,总投资约为9100万的横峰窑文化公园建设,此举将通过再现历史上曾经繁盛横峰窑特色文化,并通过对窑址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再现、传承、复兴这一几近消逝的文化。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了这些要求
- 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文化艺术品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