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3000多年前商人的医术超乎想象
【中华收藏网讯】3000多年前不足10岁的孩童,头骨顶部正中却有一直径约1厘米的圆形穿孔。不久前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一具尸骨引起专家关注。
“这具在大司空商代墓葬里发现的尸骨,其头骨穿孔表面钝化光滑齐整,有人工开钻的痕迹,穿孔后骨头还在生长。专家推测,他曾做过开颅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还继续存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岳洪彬说。
像这样成功的开颅术并非孤证。殷墟后冈9号大墓曾出土一具成年男性骨骼,头骨前囟点处有一穿孔。穿孔内创缘直径约8毫米,外创缘直径约19毫米,呈喇叭形。
在殷墟迎来科学发掘90周年之际,岳洪彬对殷墟近年来获得的医学考古资料进行了首次梳理:“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的医学成就超乎你的想象。”
岳洪彬说:“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商人对人体各部位的疾病已有较系统的认识,已能用药物、外科手术、针灸和按摩等不同手段治疗不同疾病,不但给疾病以专有名词,还以病理感觉和病灶病发部位定名。”
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宋镇豪统计,在殷墟甲骨文资料中,已记载疾首、疾脑、疾目、疾耳、疾口、疾舌、疾胸、疾齿、疾足、疾骨、疾有梦等50余种疾病,涉及内科、外科、五官科、骨科、神经科、肿瘤科、传染病科等。
商人对很多物质的药性非常了解。殷墟花园庄东地发掘54号墓时发现,墓主人左侧股骨有创伤,其他部位的肌肉组织均已朽尽,但花椒覆盖处却被干化、保留至今。
“这些花椒是商人有意敷在伤口上的。显然他们已经了解花椒温中止痛、止血、生肌和防腐的作用。”岳洪彬说。
商人还能熟练运用多种医疗器械。殷墟考古中,常见各种形制的石(或玉)刀和镰等,有的刃部和尖部锋锐,可用于农作;有的圆钝,很可能就是医疗用具,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出土的玉刀即为一例。
“学界对商代医学史研究一直涉猎较少。”岳洪彬表示,殷墟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将为殷商时期医学史研究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官宣!2025:中国艺术品市场崛起,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艺术品资产化浪潮:一场颠覆传统的财富革命与文化博弈
- 艺术品资产化进程势不可挡:不管你信或不信!
- 从文化部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艺术品市场已进入“金融时代”!早知道早受益!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