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可不是金融道具
【中华收藏网讯】近来,P2P网贷平台爆雷的消息不绝于耳,多家平台出现提现困难、老板失联甚至跑路的现象。截至8月底,据网贷天眼数据显示,全国问题平台累计达4651家。在P2P问题平台的名单中,赫然出现了一家艺术品金融平台,这家号称“中国首个艺术品抵押平台”的公司,被曝欠债1.3亿元,网站的创始人失联。
从理论上讲,该平台既为艺术品的拥有者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渠道,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投资回报。但是,这个看似合理的商业模式要想成立需要满足两个重要前提:一是,用于抵押融资的艺术品的价值是明确的、可信的;二是,当融资者无法偿还贷款时,平台有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抵押的艺术品变现,实现资金回笼,从而保证资金运转顺畅,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
从中国业态发展的现状来看,这两个前提条件并未得到满足。首先,艺术品的估值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估值是一种观念的表达,这种观念的表达不是客观的、绝对的,对于价值的主观看法需要借助权力制度来赋予其权威性,因此建立艺术品评估体系,实际上是在建设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制度体系。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这种权威性无法简单地通过自由市场竞争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行政手段的干预和支撑,合理地融合市场和行政权力是建立艺术品评估体系的关键,这项工作费时费力,至今仍在推进中。
另一方面,艺术品的异质性本质决定了其无法像股票或有价证券那样可以在市场上迅速换手,艺术品的购买者往往需要观看原作,对其产生兴趣,从而唤起购买的欲望,这个购买过程较为漫长。在拍卖等公开市场上,从作品的征集到上拍,通常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买家有时还会延迟付款,因此艺术品的销售周期常常在半年以上。在私下交易中,如画廊,销售周期一般超过三个月,有时甚至长达数年。在无法解决流动性欠缺的前提下,以艺术品为主要标的的投资项目,很容易出现现金流短缺的现象,这就意味着其商业模式本身存在着重大缺陷,除非平台能够不断地吸收资金,来保障充足的现金储备,否则一旦出现多个贷款人失信的现象,平台便很容易陷入危机。
那么,艺术品金融的发展前景到底如何呢?在我看来,艺术和金融是难以被调和的两个领域,同时精通金融和艺术市场的人才凤毛麟角,而无论是金融还是艺术市场都是极少数人能够玩转的领域,并且往往都是通过掌握高端资源或内部信息来盈利的。因此,除非由同时熟悉两个市场的天才操盘,否则艺术品金融的项目难以成功。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