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不应成容错之馆
【中华收藏网讯】据报道,近日陕西某博物馆历史人文主题馆在关于历史人物胡景翼的介绍展示中,有一篇《讨陈檄文》,该文章全篇错用了一篇同名文章,并非历史上胡景翼发表的《讨陈檄文》,引发热议。
据悉,该博物馆工作人员手头没有胡景翼《讨陈檄文》的真迹,展示中又不能缺了这个关键性“实物”,但网上搜索《讨陈檄文》,跳出来的是一篇同名网文。不可思议的是,工作人员对这篇网文未加鉴别就上架了,所谓的“专家审核”也只是简单走个过场。
我国《博物馆条例》规定,博物馆应当建立藏品账目及档案。博物馆典藏、陈列、展示藏品,都应有严格的规程,须经多方审视和过滤。但是,近年来博物馆闹出的差错不少。比如,某国家一级博物馆出现展品命名错误、说明中张冠李戴等9处错误;某大学艺术博物馆被指存10余处英文翻译错误。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教育和欣赏的专业机构。因而,博物馆工作的严肃性与准确性应成为一条底线,绝不应该向公众展示或传播错误知识。博物馆五花八门的错误,不仅让一座城市的文化窗口蒙羞,甚至会让历史人物和事件蒙羞。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地方”,博物馆不能再容许工作疏忽、一时大意、审核草率等问题发生了。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没看错吧!定了!艺术品作为国家的储备资产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临
- 当艺术品遇上资产化:一场重塑文化与财富的变革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