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绘画作品进入市场 艺术家是否会失业
【中华收藏网讯】今年10月,佳士得将会拍卖一幅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肖像画,这是AI艺术品第一次参加拍卖会,估价为7000美元至1万美元之间。
即将上拍的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 右下角签名是一个数学方程式。
这是3名25岁的法国青年在网络中输入了横跨14-20世纪超过15000幅人像,然后机器根据训练指令创造出若干新作品,直到它成功骗过一个专门判断作品是由人还是机器创作的测试,这个作品便是其中的一幅。
除此之外,9月15日一家位于新德里的画廊将展示七位艺术家与计算机合作完成的艺术作品,这将是第一场将人工智能艺术这一年轻的艺术形式看作严肃艺术的展览。
参展作品
更早之前,2016年谷歌就进行了AI与艺术创作的尝试,科研人员向人工智能系统输入大量图像数据,再挖空一些图像的画面让系统填补空缺,系统补充出来的画面都非常有视觉冲击,比如摩天大楼和硕大眼球结合体、彩色羚羊等。当时还有人以8000美元的价格拍得了以这种方法创作的6幅尺寸最大的作品。
伴随着人工智能创作的绘画作品开始进入市场,艺术家是否能保住自己的饭碗?
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主任、哲学系教授、博导翟振明在曾经一次采访中谈到,他认为人工智能不能完成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必须要有人的参与。而真正的艺术品里创造性是不能缺少的,缺少了创造性的作品可能就沦为商品了。
创造性包含自由意志,翟振明认为在人工智能创作作品的工程中也会有自由意志提现:第一,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有人工智能辅助,不一定只出来一个结果,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呈现出来。让艺术家在里面挑一个,觉得可以了,那就是他的,基本上是属于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是唯一挑过的,要做决策的。第二,更主动地,让艺术家直接介入到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的塑造过程中。例如,艺术家看了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制作的作品,觉得挺好的,可还是有点不太对的地方,把这些地方分析出来。将来试一试把人工智能的激活函数、权重调整,重调一遍试试看。很多数据要给机器学习,学习前要分类标识,不同的标识,机器学习到的结果就不一样,那时候艺术家就可以介入,留下自由意志干预的痕迹了。所以这样看来当人们参与到人工智能创作的过程中来时,出来的作品还是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品。
也许当人工智能发展到拥有真正的自主意识,就像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机器人》里那样,不过那时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应该不是他们能否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艺术家是否会失业了。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