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宣布发现苏轼《木石图》是否真迹仍存疑
【中华收藏网讯】香港佳士得30日宣布,经拍卖公司鉴定,由日本收藏家向其提供的一幅作品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水墨纸本手卷《木石图》(亦称《枯木怪石》图)真迹。新华社报道称,该作品将领衔香港佳士得2018年秋季拍卖,预计成交价格将超过4亿港币。
不过,事实上,这一画作无论是米跋还是画迹本身,都备受质疑。有知名博物馆书画鉴定人士此前对澎湃新闻表示,这一画作其实漏洞极多,是赝品的可能性较大,而且可能是明清时期的赝品。“这一作品此前之所以被神化就是因为原作数十年间未出现,但原作与高清大图现在出现后,仔细观摩其实还是让人失望的。”一位书画界人士说。
新华社报道称,香港佳士得30日举行《木石图》揭幕仪式及新闻发布会。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表示,这幅《木石图》也是大家常在教科书中见到的《木石图》。该作中不仅有苏轼的笔墨,也有“宋四家”之一的米芾题跋,得以全貌呈现。
《木石图》全卷连裱共长27.2x543cm,画连题跋长26.3x185.5cm,画心则长26.3x50cm。佳士得提供的资料称,全卷可分三部分来看,首先是画心部分,描绘了一株枯木屹立在形状怪异的石头旁;第二部分为刘良佐和米芾的跋文;第三段则是愈希鲁和郭淐的跋文。鉴藏印共41枚,涵盖南宋、元代、明代等朝代人士印章。
一个背景是,《木石图》流失海外约七八十年,几无人得见,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此画却一直被不断提及,从艺术教材到各类书画史著作,提及中国文人画史,不少都提及这一画作,当然,刊出的图像并不清晰,甚至多有模糊,或来源于珂罗版印本的翻印。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木石图卷》的鉴定关键除了画作本身,更在于米芾题诗与刘良佐题诗是否真迹。因为毕竟流传至今的以东坡为名的画作虽有数件,但并无一件真正让人完全信服之作。而米字通过对比存世知名博物馆收藏的米字是可以比较的,虽然有观点认为这一米跋或是真迹,但不少学者通过考证认为米字为赝品的可能较大,而宋代刘良佐其人则无考,书法疑点更多。
对于苏轼画作的考鉴中,考察用笔用墨与书法的相融相通也是条件之一,这一画中颇多软沓无力甚至萎琐的笔墨,对比苏轼存世的书法用笔与笔性,让人生疑处极多。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了这些要求
- 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文化艺术品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