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西部玉矿遗址展示公元前一千纪采玉活动
作者:连振祥
新华社兰州9月4日电(记者连振祥)不仅有采矿选矿区,而且有岗哨防御区,公元前一千纪河西走廊西部的采玉也是戒备森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河西走廊西部玉矿遗址是国内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采矿聚落址,从实物层面展示了公元前一千纪的采玉活动。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河西走廊西部地区古玉矿遗址考古信息。自2007年以来,这个所与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进行了早期玉石之路调查,先后发现了肃北马鬃山径保尔玉矿遗址、寒窑子玉矿遗址以及敦煌旱峡玉矿遗址等。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博士介绍,考古表明,敦煌旱峡玉矿遗址多为古代遗存,其上限应在公元前一千纪前后,径保尔玉矿遗址和寒窑子玉矿遗址为战国至西汉时期遗存。
考古发现,这三处玉矿遗址均是由防御区、采矿区、选料区等组成的采玉聚落址。径保尔玉矿各类遗存在空间分布上,由外向内依次为岗哨、矿坑、选料作坊,矿坑的分布指明了矿脉的走向,岗哨的大量存在表明了资源的重要性,半地穴式作坊则呈现了对当地环境的适应与利用,这三者又体现了功能上的互补。
陈国科介绍,从对径保尔玉矿遗址的发掘揭露来看,这个采玉聚落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时期,房屋布局整体呈圆形,包括半地穴式、地面柱洞式、地面砌墙式三大类,且以半地穴式为主,其营建规划体现出了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结合大量箭镞的发现及其铜冶炼铸造的存在等诸多迹象,推测径保尔玉矿的开采是在中原政权管理下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认为,河西走廊西部玉矿遗址对研究玉矿开采及相关的采矿技术、选料技术、行业组织、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聚落址的发现,有可能改写中国古代玉料供应的格局,打破过去认为早期玉料可能来自新疆的传统认识。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物市场新政策: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临
- 当艺术品遇上资产化:一场重塑文化与财富的变革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