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考古显示:黑龙江东宁两万年前即有人类活动
【中华收藏网讯】记者近日从“黑龙江省东宁旧石器考古调查论证会”上获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等10余位旧石器专家,通过对东宁市旧石器考古调查采集的标本进行观摩、对部分旧石器遗址进行现场考察,给出论证结果:部分石制品属于两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东宁市两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这一论证也将东宁市的历史由原来的距今5000年,向前推至距今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据了解,为摸清长白山脉北段旧石器工业面貌,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东宁市文物管理所共同组成的考古调查队于2017年至2018年间在东宁市境内的大绥芬河、小绥芬河和老黑山河两岸发现了22处旧石器遗址,采集了900多件石制品。这些石制品具有明显的石片、石叶和细石叶工艺的特征,经与会专家讨论,这些石制品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年代距今两万年左右或者更早。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刮削器、尖刃器和砍砸器的发现,说明该区域的石器技术与华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星说,这些发现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史前人群在该地区的文化技术发展和生存适应活动,以及整个东北亚人群的迁徙、交流和互动提供了基础材料。
黑龙江省文化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副处长吴疆说,今后还将进一步开展调查,对采集标本进行系统研究,并选定遗物遗迹丰富、有地层和代表性的遗址,开展深入的发掘工作,以解决埋藏、时代、技术特点和类型组合等基础问题,为将来开展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黑龙江省东宁旧石器考古调查论证会”由黑龙江省文化厅主办,东宁市政府、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承办。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物市场新政策: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临
- 当艺术品遇上资产化:一场重塑文化与财富的变革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