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馆获赠45件抗战史料 许多照片为首次公开
【中华收藏网讯】今天(8月30日)上午,美籍华人鲁照宁先生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无偿捐赠抗战文物史料45件。鲁照宁先生表示,捐赠这些文物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为了记录历史。
鲁照宁先生原籍中国南京,上世纪80年代移居美国纽约。他多年来通过竞拍、劝捐、民间访寻等方式,搜集散落在美国及欧洲各地的中国抗战及二战相关文物。
鲁照宁先生展示七七抗战爆发后,中日双方官员系绳进入宛平城内进行谈判的老照片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崔毅飞
自2004年起,鲁照宁先生多次向国内各大博物馆、纪念馆捐赠文物史料两千多件。特别是在2015年9月1日和2016年12月6日,鲁照宁先生共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捐赠各类珍贵文物史料两百余件。
本次捐赠给抗战馆的文物史料有历史照片、报纸、档案资料等45件。其中包括美国金士顿图片公司拍摄的1937年7月7日“抵抗日军的中国第29军”、1937年7月30日“七七事变爆发后中日双方官员系绳进入宛平城内进行谈判”、“日军进攻南苑”、“日军炮击天津”、“日军占领天津”等照片。
据抗战馆研究人员介绍,这批照片大都是首次公开,反映了七七抗战、日军侵略天津等日本侵华史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罗存康从鲁照宁先生手中接过这批文物,希望能够与鲁照宁先生在文物征集、文物抢救等方面继续加强合作,不断拓展抗战馆海外抗战文物的征集范围。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原创作品拒绝任何形式删改,看法新闻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物市场新政策: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临
- 当艺术品遇上资产化:一场重塑文化与财富的变革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