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一千纪前后河西走廊西部玉矿资源已被开采
【中华收藏网讯】最新的考古信息显示,公元前一千纪前后,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玉矿资源已经被开发利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认为,河西走廊西部是内地早期文化中玉器玉料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玉矿遗址考古信息。自2007年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联合进行了早期玉石之路考古调查,先后发现了肃北马鬃山径保尔玉矿遗址、寒窑子玉矿遗址以及敦煌旱峡玉矿遗址等。“这一区域富藏玉矿资源及开采利用的情况在《穆天子传》《尚书》《管子》《山海经》等中已有记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博士说,“公元前一千纪前后,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玉矿已被开采,一直到汉代,规模巨大,到明清时仍有小规模开采。”
考古表明,敦煌旱峡玉矿遗址矿坑为露天开采,多为古代遗存,其上限应在公元前一千纪前后。径保尔玉矿遗址为战国至西汉时期遗存,寒窑子玉矿开采利用的最早年代与径保尔玉矿相同,发现的一处斜井形制不同于其他矿坑,周边采集到青花瓷片,推测此井为明清时期开采形成。
陈国科介绍,几处玉矿所呈现出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所在区域海拔较低,成矿层较浅,矿脉多有露头。与新疆和田玉山料所处海拔较高古人很难开采利用的情况不同,这里便于古人找矿和在矿脉露头处露天开采。这是甘肃西部地区玉矿资源很早就被开采利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认为,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早期铜冶金的重要发展区域,这里的先民们很早就掌握了找矿、采矿技术。大量铜矿、玉矿遗址的发现,表明河西走廊地区曾经生活着一群在找矿、采矿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人群,从铜矿的寻找开采,到玉矿的寻找开采,不同行业在相近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上有着一定的积累、借鉴与传承。这可能是甘肃西部地区玉矿资源很早就被开采利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玉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玉料来源研究是玉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以来,随着大量透闪石玉器的考古发现和出土,学者们开始探讨内地透闪石玉料的来源问题,并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西北地区。考古认为,肃北马鬃山和敦煌旱峡出产的透闪石玉属于广义的和田玉,有可能是夏商周三代及秦汉玉器制造原料主要来源之一。这些优质透闪石玉料的存在,为重新认识内地早期文化中玉器玉料的来源等提供了新的依据。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了这些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