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学生作品水平之高 专家都分不清楚是否真迹
《树下的两间小屋》(Landscape with two houses under trees),Constantijn Daniel van Renesse,1653年
编译自Artdaily
伦勃朗的工作室里有很多学生和助手,善于模仿伦勃朗的画风创作,水平之高,只有少数鉴定专家才能够辨认出哪个才伦大师的真迹。8月24日至11月18日,柏林国家博物馆将展出约110幅伦勃朗的学生与助手的画作,以及多幅伦勃朗本人的真迹,通过两者的对比,呈现伦勃朗与其工作室作品之间的异同。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主要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夜巡》、《月亮与狩猎女神》和《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等。他的工作室内有众多学生和助手,善于模仿伦勃朗的画风创作,只有少数鉴定专家才能够辨认出伦勃朗的真迹。
伦勃朗的作品大多关注肖像与历史题材,他对此类题材的浓厚兴趣也被他在阿姆斯特丹的学生们所继承,包括费迪南德·波尔、科瓦特·富林克和卡尔·法布里蒂乌斯等。这些艺术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伦勃朗的绘画技巧予以回应,包括光与影的强烈对比,丰富的颜色组合,同时他们也接受了伦勃朗将历史题材转化为普通人日常经历的技法。
《三王朝拜》(The adoration of kings),Gerbrand van den Eeckhout,1635-1640年
格里特·德奥是伦勃朗在莱顿的第一位学徒,他在17世纪以绘画技巧和题材的创新而闻名。与他的老师伦勃朗不同的是,伦勃朗以一种广阔、流畅和具有强烈表现力的方法来作画,而德奥发明了一种名为“精细画”的技巧。这种绘画要求用非常精细而准确的笔触来刻画近距离的场景。他在肖像画、对学者或做家务的人的描绘之中,都蕴含着对于材料、表面质地和所在空间错觉的精准把握。德奥使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题材,以石头窗台为背景主题,人物则斜向窗外,似乎进入了观众所在的空间。他的《伏在画家画室壁架上的猫》以一种戏谑的方式体现出的上述技法,以极其精细的笔触突出了猫的特征,包括身上的条纹、柔滑的皮毛以及锐利的双眼。17世纪,猫在人们眼中有着特殊寓意,它象征着视觉;德奥遵循了这一传统,让画中猫望向画框之外的物体,窗框顶端挂着一条发光的丝帘,德奥用他灵巧的手描绘出一条掀开被挂起的窗帘,从而露出了坐在画架旁的画家,在那里,视觉与画家的错觉艺术法在永恒地嬉戏。
对于德奥广受欢迎的绘画题材与作品风格,生活工作在莱顿及周边的艺术家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予以回应并进行了进一步拓展。他最重要的一位学徒,弗兰斯·范·米里斯,以多种创新的方式将德奥的主题进行了拓展,包括在历史题材中加入17世纪风俗画中的人物, 《卢克丽霞之死》便是最好的例证。
《苏珊娜与两位老人》(Susanna and two old men),Gerbrand van den Eeckhout,1635年
《沙漠中的夏甲与以实玛利》(Hagar and Ishmael in the desert),Willem Drost,1650年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