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马眼睛上看匠心
作者:韩朝阳
“马腿上的肌肉线条不仅要流畅,更要符合马腿发力的状态。”在河南省孟津县南石山村高水旺艺术馆,董军安正在打磨三彩马,从早上8点开始,他对着一条马腿打磨了两个小时。
“高大师非常挑剔,任何小毛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53岁的董军安是南石山村附近的农民,尽管已有30余年三彩马制作经验,但是提起“高大师”,他依然佩服。他口中的“高大师”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
记者很快见识了高水旺的“挑剔”。只见他走进作坊,围着三彩马细细端详,“眼睛不对,眼珠要往前看,而不是看两边。”随即,他拿起刻刀,顺着三彩马的朝向从后往前发力,在三彩马的眼珠上轻轻一推,眼珠的方向正了。“点睛很重要,眼神对了,马的神气才能出来。”他解释道。
高水旺是土生土长的南石山村人,上世纪初,距洛阳20多公里的南石山村就兴起烧制唐三彩的热潮。“很长一段时间,村民只是为了养家糊口。”高水旺说。1980年,高水旺高中毕业,在家务农,农闲时就钻研唐三彩烧制技艺。7年后,他烧制出第一件自己满意的唐三彩作品。
“有些人急功近利,只想趁着市场火热赚快钱。”董军安说,上世纪90年代初,仅南石山村就有100多家唐三彩作坊,但延续至今的不多。不管市场如何变化,“高水旺”这块招牌长盛不衰。
一个小时过去了,董军安的马眼睛雕琢完毕。高水旺又来了,“不亲自把关,高大师不放心。”董军安说。这次,高水旺又挑出了毛病,“眉骨要高一点,眼眶的纹理要勾勒出来。”
董军安揉搓小泥块,再次在马眼睛的位置不断“折腾”,拇指大的地方,他反复修饰了数百次。“当徒弟必须得虚心,烧制唐三彩,没有20年苦功出不了师,有些年轻人嫌脏,嫌累,嫌赚钱少,很难静下心来学。”董军安说。
说话间,高水旺又来了,他对着三彩马仔细打量,“眼珠不能掉出来,不是瞪大眼睛马就有神采。”高水旺蹲下身来,开始对马眼睛进行新一轮修饰。
此时已过中午12点,高水旺下午还要赶赴外地,他的合伙人田申申不断催促。高水旺双眼盯着马眼睛,手中刻刀运转飞快,丝毫不受外界影响,只是额头不断冒汗。
近半个小时后,三彩马的左眼终于做好了,高水旺放下刻刀,准备出门。走到门口,他还回头叮嘱董军安要把三彩马的右眼调整好。
高水旺今年已经60岁,30余年来,经他指点的唐三彩匠人有数百人,但他说称得上弟子的不过两手之数。他对唐三彩的传承有些忧心,“很多人守不住匠心。”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