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出土一明代大古钟 初步判定有五百多年历史
台海网8月2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张雄敏 通讯员 唐小玲 苏泰仪 文/图)昨日,漳州多位读者向导报记者报料称,漳州市华安县近日挖出了一口好几百年历史的大古钟,上面还有许多古代经文和图案。
随后,导报记者向华安县有关部门了解得知,8月18日,华安县仙都镇招坑村村民在工地挖出一口大钟,根据钟件的造型体量和钟面上的铭文图纹,华安县文体局工作人员初步判断,这是口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明代铁钟。
据招坑村多位年长村民介绍,村里以前有座和尚庙,这口钟是挂在庙里供和尚敲的。“我八九岁时经常在庙里玩,还拿木头去敲钟,听砰砰砰的声音,别提有多好玩。”70岁的村民唐先生介绍,“当年‘破四旧’,庙里的佛像被四散分了去,木头、石条被拆去建水电站、瓷碗厂,而这口大古钟则被埋在地下当防雷接地装置。”
据悉,这口生铁铸造的大古钟通高90厘米,直径60厘米,厚约3厘米,重达119公斤。经高压水冲洗后,钟面上加铸的铭文“西庚保上運,弟子林景寿喜捨供鐘古……”清晰可见,部分文字和十八罗汉图案则被铁锈覆盖。
“据当时参与埋大古钟的年长者提供的线索得知,水电站下面埋有一口大古钟。随后,经年长者提供的大概位置,我们才安排相关专业人员挖出了这口古钟。”招坑村驻村书记陈少杰介绍,目前,村里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废弃的水电站规划拆除建成旅游公厕,现在出土这口大古钟,村里面将考虑修建一座钟楼。
“这口古钟对我们研究地方习俗和族系有一定的考古价值。”华安县博物馆馆长介绍,目前,这口大古钟已被专业部门保护着,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考证。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