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32尊螭兽该洗牙 文物专家:清洗过度易伤本体
【中华收藏网讯】然而近日有不少在太庙参观的游客却发现,许多螭兽的牙齿已经发黑,影响了美观。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同很多中国古建筑一样,太庙也用嘴大、肚大容水的螭作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因此,太庙里的螭兽距今也有600年历史了。作为古代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600岁的螭经过长年的日晒雨淋居然“长了蛀牙”,需不需要赶紧进行洗牙呢?
据游客指出,应该洗牙的螭兽是体积比较大的32尊。
这32尊螭兽分散在主殿周围,牙齿的缝隙中存有一些黑色的杂质,用手根本扣不下来,另外一些螭兽的牙齿上还附着一层类似于包浆一样的外壳。由于游客经常触摸,下方的螭兽牙齿比较洁白,上面的螭兽牙齿相对较黑。
不少游客,尤其是小孩子喜欢呲着牙跟螭兽合影,一旁的父母说:“你可要注意口腔卫生,要不然这像它(螭兽)一样长蛀牙。”
游客们看到这一幕,有的说,应该及时清理一下,要不然影响美观;
也有人说,文物不能随便清洗。
对此,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刘卫东认为,这32尊螭兽长“蛀牙”主要是因为历经六百年的日晒雨淋,其牙齿的凹槽、坑洼处很容易藏污纳垢。而且石材表面容易附着硫化物、甚至凝结成类似包浆的一层壳。刘卫东认为,黑牙虽然影响美观,但并不影响文物的寿命,而清洗文物须慎之又慎,一旦清洗过度很容易伤及文物本体,所以游客也无须“太追求完美”。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