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艺术:“锦灰堆”
扇子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种类繁多,日本朝鲜的扇子最早就是由中国传播过去的,除了遮阳蔽尘扇风的实用性,扇子在中国还是文人墨客的掌上明珠,书画家更是赋予了扇子许多附加值。在书画界,扇面艺术是相对独立的书画载体,它的书画方式有着比较特殊的要求,尤其是折扇的艺术表现力极其迷人,明清之后的大书画家几乎没有不在扇面艺术上有所追求有所创造的。
日前,杭州运河博物馆举办了“无上清凉——朵云轩藏海派暨西泠名家题锦灰堆近现代名家成扇展”,展出有唐云、高野侯、应野平、朱屺瞻等海派成扇以及西泠印社社员钱大礼、曹锦炎、鲍复兴、鲍贤伦、朱恒吉等精心挥毫的成扇,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杨建新,西泠印社老社员林乾良出席并讲话,对这次以金石拓片、名家题跋为载体的精而美扇面特展表示赞赏,林乾良还专门冒着酷暑为喜欢扇面艺术的观众作了一场“至扇至美”的学术报告,着重对“锦灰堆”这一有趣题材作了生动描述。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题赠无上清凉团扇祝贺展览举办。
“锦灰堆”这一艺术形式的起源据说最先可追溯到元代赵孟頫、钱选的时代,相较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拼贴艺术,“锦灰堆”作为中国文人墨客带有较强游戏性质的创作,显然在年代上要早了许多,它有与博古画相似的地方,都是以古器物金石作椎拓对象,区别在于博古画的古器物金石拓相对单列,锦灰堆则是交叉的。锦灰堆又名“八破图”、“集珍”,将古旧字画、青铜器、钱币拓片、古书残页、手稿等老旧物件的图案组合在一起,看似漫不经心、随意拼凑,却常会取得耐人寻味的效果。传拓的角度,清代杭州净寺金石僧六舟始创锦灰堆拓法,突出它的破碎、翻卷、重叠、撕裂、火烧和烟熏等古旧样貌的扇面图案,扇中的残砖烂瓦,古币断简给人以古朴典雅,趣味横生之感,看视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颇具后世三维艺术的特点。因为“碎”与“岁”谐音,故这一题材的绘画拓片作品,往往具有祈祷福寿的寓意备受青睐。大收藏家、大杂家王世襄就把自己杂坛古玩的三卷本书取名《锦灰堆》,足见他对锦灰堆一词所寓含义的看好,事实上,中国文化讲究融会贯通,艺术讲究诗书画印俱全,“锦灰堆”的破则立正是一种打通界线,糅合综艺的神机妙造,杭州显然是金石“锦灰堆”的发源地毋庸置疑,而山东省已把它列为省级非遗项目加以传承保护。民间,画面似乎是由各种拓片和钤印错乱无章地叠压,裱糊而成的“锦灰堆”热越来越盛,即便是书画名家对它也是兴致勃勃,椎拓艺术蒸蒸日上,其中的全形拓几年前就已经进入“非遗”之序了,还有专门组织笼络其事。椎拓热的背后是新出土碑志砖瓦鼎彝印陶的民间收藏风潮。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
- 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艺术品金融化,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