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专家范冬青:高价藏品买不起?不如了解一下高古瓷
澎湃新闻记者 沈河西 实习生 张天阳
范冬青《说瓷》一书在上海书城首发。
8月11日下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说瓷》一书在上海书城首发,作者范冬青来到现场,向读者分享亲历的瓷器传奇故事。
范冬青是国际三大拍卖行女掌眼,曾任上海博物馆原陶瓷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20世纪90年代,范冬青旅居美国,曾任纽约苏富比中国艺术部顾问、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东方部首席鉴定,并受聘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特约研究员、美国马里兰大学博物馆特约研究员。
2008年,范冬青回上海定居。此后,每个月,都有十多位民间收藏爱好者聚在一起,由范冬青免费为他们授课,讲解瓷器鉴定、欣赏的知识,而这本《说瓷》主要以她的讲课手记为素材,并加入作为一名资深古陶瓷专家在研究陶瓷过程中的故事。本书十三讲,分为官窑系之定窑、汝窑、钧窑、官窑与哥窑,民窑系之耀州窑系、磁州窑系、龙泉青瓷系、景德镇青白瓷系、建窑黑釉系与吉州窑系官窑、民窑之前世的青瓷越窑、唐代邢窑白瓷、唐代彩绘色釉陶瓷。
《说瓷》封面上的照片是“鹿啣灵芝出香炉”,是北京的一位民间收藏家的藏品,是目前完整的传世汝窑中的孤品。读者通过扫一扫封面上的二维码,就可以720°无死角地赏析封面精美绝伦的传世孤品。
在发布会前,范冬青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她对于瓷器收藏、研究的体会。《说瓷》书封
未来国内高古瓷的拍卖一定会放开
范冬青在采访中谈到,对于民间收藏者来说,财力会是首要的限制因素,因为古瓷真品的市场价格往往超出一般人的承受能力。此外,收藏者的眼力和魄力也都是影响收藏过程的重要因素。只有同时具备财力、眼力与魄力,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好的收藏家。虽然如此,普通的民间收藏者也仍然有买到好的藏品和进入收藏界的机会。对此,范冬青提出了她的建议:“我常常建议普通收藏者不要去购买已经被拍卖到高价的藏品。如果真的对瓷器有浓厚的兴趣,可以转向去了解高古瓷,学习高古瓷的相关知识,并在能力范围内收藏高古瓷。”
高古瓷一般指明代以前的瓷器。根据相关政策规定,高古瓷目前不允许在国内拍卖,故目前没有人能将它的市场价格炒作上去;总体来说,高古瓷的定价仍处于较低的位置。
范冬青提到,虽然国内不允许高古瓷的拍卖,但是民间仍然存在盗墓者,他们在盗掘出高古瓷后仍会寻找途径将其卖出,所以目前仍然有较多的高古瓷实际流通在市场上。
对此,范冬青提出了一个她的个人观点:“我认为关于高古瓷的政策迟早是会发生改变的。但是就目前而言,什么时候国内会开放高古瓷拍卖,还不好说。”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范冬青建议收藏者应当在现阶段尝试收藏高古瓷,首先是因为由于目前的拍卖禁令,高古瓷的价格相对低迷,而在将来解禁后,待其升值再考虑收藏,可能已经很难了。其次,在能够收购到高古瓷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收藏,也可以防止这些文物被走私到国外,从而将其留在了我国境内。
“我觉得藏宝于民,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名间收藏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国宝留在了国内。等到将来有一天高古瓷升值了,收藏者个人也会获得好处,而这是收藏者参与文物保护应得的回报。”范冬青说道。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物市场新政策: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临
- 当艺术品遇上资产化:一场重塑文化与财富的变革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