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破解“博物馆疲劳”
【中华收藏网讯】7月19日以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古蜀文明展》,每天都能迎来1万人次左右的观众。在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吸引眼球之外,展览用文物梳理出古蜀文明发展的脉络,令人倍觉新鲜。让观众走进博物馆时,既能感受到文物本身带来的审美愉悦,又能了解历史,成为《古蜀文明展》成功的尝试,也为博物馆展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登记注册的博物馆约4700家左右,每年举办的展览超过2万个。但是大多数博物馆的展陈,还停留在将文物冷冰冰地摆在展柜之中。一旁的文字简介,往往只有名字、年代、出土地点等简单信息。要是碰上古代文物展,那些簋(音:guǐ,古代用于盛放食物的器皿)、盉(音:hé,古代盛酒器)、卣(音:yǒu,古代盛酒器)等陌生难识的器物名,常让人因不认识而受打击,更遑论体验乐趣了。久而久之,便形成“博物馆疲劳”。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登记注册的博物馆约4700家左右,每年举办的展览超过2万个。但是大多数博物馆的展陈,还停留在将文物冷冰冰地摆在展柜之中。一旁的文字简介,往往只有名字、年代、出土地点等简单信息。要是碰上古代文物展,那些簋(音:guǐ,古代用于盛放食物的器皿)、盉(音:hé,古代盛酒器)、卣(音:yǒu,古代盛酒器)等陌生难识的器物名,常让人因不认识而受打击,更遑论体验乐趣了。久而久之,便形成“博物馆疲劳”。
让文物“活”起来,有的博物馆选择了投入巨资提升展陈手段,引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高新技术手段。然而,将公众吸引到博物馆只是其次,让公众在博物馆接受文化熏陶、获取知识才是博物馆应尽的职责。文物若不能“开口说话”,再花哨的体验也只能让公众兴奋一时,无法形成真正的“获得感”。
此次《古蜀文明展》上,并无VR、AR等炫目技术,但策展人员将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中的“笄发”头像和“辫发”头像组合陈列,便传递出三星堆时期至少有两个主流族群的信息。不少观众感叹去了三星堆好几次,这是第一次站在青铜人头像的背后审视发饰,很有意思……
要让展陈获得观众认同,需要博物馆人员潜下心来对文物进行研究,比如这一次,换个角度展陈文物,仿佛让文物“开口说话”,告诉观众更多不曾了解的故事。
有时,也许并不需要花大价钱,只需“换个角度”,就能带给公众不一样的精神震撼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加喜爱博物馆。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宋代瓷器:为何让全世界收藏家垂涎三尺,备受追捧?
- 古玩艺术品市场低迷:真正的收藏家却马不停蹄购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艺术品收藏市场,成交和变现,已经不是问题!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别后知后觉!从收藏到资本,艺术品已悄然完成资产化转身!
- 政府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艺术品市场前景无限!
- 艺术品很低迷吗?富人却纷纷布局艺术品收藏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收藏市场被政策盘活了!现在上车还能吃到红利吗?
- 国家都在喊你搞收藏!这些红利不薅真的会后悔!
- 古玩市场持续低迷 是古玩艺术品收藏最佳时机!
- 未来几年:哪些瓷器或会被市场看好?
- 古董市场货源危机已来临,手上的藏品可要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