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敦煌”萨迦寺藏书叹为观止
【中华收藏网讯】哈着腰穿越主殿中一个小小的通道,等我们直起身来时,已惊讶得不能言语:神佛们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神秘的所在,有如幽深的时光隧道,壁立而起的,是一面硕大的经墙!这面墙全由一格一格的经书堆砌而成,粗粗测量一下,高约9、宽约60多米!仿佛万里长城的一截飞身来此,掩埋下无数的智慧与情感。
一共是84000部!一千年的时间里,就在这萨迦寺里,一代又一代的僧人持笔蘸着金汁或墨汁,用梵文或藏文,一笔笔虔诚地翻译着、抄写着、膜拜着。
行走在这面墙前,没有光,没有声音,却好像拥塞着千百年来抄写经书的高僧们的呼吸,触摸得到他们的手泽。他们的灵光,在高耸的经墙上闪闪烁烁,滴沥而下,让我们为自己的凡俗与无知而汗颜。
萨迦寺内保存有巨量的手抄本经书,这些书籍是当年的藏法王集中了全藏的书写家抄写的。这些经书部部都由金汁、银汁、朱砂或墨汁精工写成,据说抄写经书的纸张都是含有一定的毒性,吓得小虫不敢来啃书,有利于经书的长期保管。
这些佛像身旁摆放整齐的就是这些经书。
北寺“古绒”还藏有天文、历算、医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藏文书籍3000多部。这些经书很多是宋、元、明各代的手抄本和稿本,而且多为历代法王批注校释过的珍本。
现在保存完好而又为人们特别珍视的要算南寺大殿法墙中的藏书,这些手抄本藏书卷卷重叠堆成一座巨大的书墙,站在这座书墙前,可以想象过去藏族书法家是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才把这些藏民族的文化与知识的结晶保存下来。
萨迦寺的图书资料集中在三个地方,即北寺的“乌则”“古绒”的藏书室,以及南寺的大殿,藏书的总数有84000函左右。
“乌则”为该寺最早的藏书室,据说在八思巴以前就放满了图书,八思巴时代也有少量的珍本藏入该室。该室除藏有大量古藏文抄本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梵文贝叶经和汉文经卷。这些经书部部都由金汁、银汁、朱砂或墨汁精工写成。南寺大殿的藏书数量最多,据说这里的书籍是八思巴任法王时集中了全藏的书写家抄写的。
“古绒”藏书室内的绝大部分藏书也是手抄本,其书写时代可能稍晚于“乌则”和南寺大殿。古绒藏有天文、历算、医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藏文书籍3000函,其中很多是宋、元、明各代的手抄本和稿本,而且多为历代法王批注校释过的珍本。这里还藏有一部明永乐八年附有御制后序的内地印制《华严经》。
现在保存完好而又为人们特别珍视的要算南寺大殿法墙中的藏书,大殿后部和左右两侧靠墙处为通壁大书架,架上摆满了经文典籍,大小版本约有2万余函,其中最大一部名为“八千颂铁环本”经书,长1.31、宽1.12米。这些经典中有的珍本和孤本,是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有些学者认为萨迦的藏书和壁画可以同敦煌相媲美,称之为“第二敦煌”。
除这三个较大的藏书室外,其他小殿和两个法王的颇章内,也有为数不少的抄本和印本书籍。
站在这堵经书墙面前,只能感慨学海无涯,叹为观止。
只凭这一堵墙,萨迦寺就无愧敦煌!
如果有人能细细地研究整理这84000多卷经书,并公诸于世,我相信,那份巨大的冲击力,绝不亚于敦煌。那会是谁呢?我们期待着。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
- 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艺术品金融化,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