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法门寺琉璃器见证丝路交流
琉璃晶莹剔透、花纹装饰繁复,这件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在灯光下映出幽幽微光。作为来自西方之国的瑰宝,收藏于陕西法门寺博物馆的古代琉璃器见证了一千多年前中西方文明交流的繁盛。
“这批琉璃器有生产于公元5至6世纪的东罗马琉璃瓶,也有公元9世纪之前的伊斯兰特色的琉璃盘,还有典型中国风格的茶盏茶托。”法门寺博物馆副馆长任新来6日对记者说。
1987年,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两千多件唐代珍贵文物。其中发现用于佛教供奉的一大批金银器、瓷器、琉璃器、玉器等为世所罕见。这件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就是这批出土的20件琉璃器中的一件。
法门寺在唐代时是佛教重地,这里供奉着经由西域传来的佛指舍利。唐高宗、武后、中宗、肃宗等8位皇帝在大约200多年间,每30年开启法门寺地宫,以宝帐香舆迎佛指舍利于长安、洛阳等地供养,这些琉璃器就是随舍利供养的宝物。
琉璃也就是现在所称的玻璃,在唐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发达,这些琉璃器皿与香料、工艺品等一起沿丝路传入中国。彼时唐长安城的西市,就是丝路沿线商品进行交易的国际贸易中心。
在法门寺博物馆收藏的这批琉璃器中,有发现时代最早的釉彩玻璃,也有具有明显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特征的琉璃器皿,采用了吹制、刻花、描金、釉彩等多种制作手法。任新来说:“这些充满异域风格的琉璃器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又被当时的皇室供奉到佛教寺院中,这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不同文化间已经实现了高度的交流和融合。”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没看错吧!定了!艺术品作为国家的储备资产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临
- 当艺术品遇上资产化:一场重塑文化与财富的变革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