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宝曾侯乙尊盘为何难复制?
【中华收藏网讯】“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由央视、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新视角、微表达、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国宝“活起来”,其中,我省4件文物亮相,稀世珍宝曾侯乙尊盘复制之谜,备受关注。
8月2日,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介绍,早年的考古报告这样描述曾侯乙尊盘:“玲珑剔透的镂空附饰犹如行云流水、龙蛇蠕动。其造型艺术和铸造技术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所有传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精品中,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
湖北工匠黄金洲耗时20年,在电、烙铁等帮助下,运用失蜡法仿制出1:1的曾侯乙尊盘。尽管如此,在业界仍有争议,有青铜修复专家称,参照文字、图片资料等进行重新塑型的仿制品,不同于在实物上制模的复制品,其精湛程度、神韵上与原件尚有一定差距。
方勤解释,尊盘多层透雕,表面彼此独立,互不相连,靠内层铜梗支撑;铜梗分层联结,参差错落,且有数不清的蟠虺装饰,制作成本和技术难度都相当大;加之出于保护国宝考虑,官方至今未对曾侯乙尊盘进行复制。
尊盘出土于曾侯乙墓中室,这里存放曾侯乙编钟、九鼎八簋等重要器物。尊与盘内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意思是曾侯乙永久享用。但盘内铭文“乙”字是打磨后补刻上去的,打磨痕迹清晰可辨。“曾侯乙墓出土器物有‘曾侯乙’铭文的有208处,仅此处是打磨补刻而来。之前的铭文是曾侯與。”方勤说,近年,随着曾国考古的持续深入,曾国的历史序列基本厘清。经研究得知,这位曾侯與应是曾侯乙的爷爷。青铜器上改字的情况,大多出现在改朝换代、灭族之灾的情况下,把爷爷的名字改掉很罕见,研究人员推测这件尊盘太过精美,在当时就是稀世珍宝,曾侯乙才不惜据为己有。
此外,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也亮相《如果国宝会说话》。荆州博物馆馆藏木雕双头镇墓兽,也出现在节目中,它出土于我省江陵天星观1号墓。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
- 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艺术品金融化,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