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啥吃饭
【中华收藏网讯】西周王朝经常举行各类赏赐活动,当年作为西周官员的利,也得到了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很是高兴。他用这稀有的青铜铸成了这件“簋”,故名为“利簋”。利的官职在当时叫“有司”,也就是个部门主管。这件簋,样貌也称不上惊艳,却被认为是镇国青铜器。它珍贵的秘密藏在哪儿了呢?
长久以来中国的学者,一直对史书上的记载有所怀疑,其中最经典的一个例子莫过于《史记》中对牧野之战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到,当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殷商王朝竟然组织起了七十万人的作战队伍。
利簋
且不论以三千多年前的人口和调度能力,七十万人作战是否太过夸张,就连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都有至少四十四种结论。
辉煌伟大的周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这还没有清晰的结论。这实在是太让人遗憾了。好在青铜利簋出土了。
簋是一种古代食器,用来盛装煮熟的谷物类主食。西周等级森严,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飨的器物,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成为礼制的象征,这就是所谓的“藏礼于器”。
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依次类推,不能越级使用。自此后的三千多年,“礼乐”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
所以,作为西周贵族的常备礼器,簋本身并不十分罕见。利簋的珍贵恰是因为底部的三十余字铭文揭晓了武王征商的时间。铭文开头是这样写的:“武王征商,惟甲子朝,岁鼎”,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武王伐纣战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当天“岁”星,也就是木星,正当中天。首先,专家采取了碳14测年法,将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进行检测,框定出武王伐纣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年至前1020年的年代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也就是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记载的天象记录,精确计算出武王伐纣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这一历史学的著名悬案终于告破,利簋居功至伟。
当然对这三十多字铭文的解读,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异议,目前也只是暂时得到了一个大体上还算认同的说法。最终定论还需要进一步发掘研究。
其实,对于一个并不从事学术研究的普通人来说,欣喜的不仅是了解到商周更迭的年份;更是拜千年不断的文字所赐,通过一件文物,三十几个字居然能和三千多年前的祖先们交流。而簋的上半部分形状被现代人用的碗沿袭下来,依然作为食器盛放谷物,被我们捧在手掌,也捧在心上。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物局发声:民间收藏“去等级化”,传统文化传承添生力军?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物市场迎来重大变革,民间收藏黄金时代悄然降临
- 文物局发声:民间收藏“去等级化”,传统文化传承添生力军?
- 古代人为何一有钱就买点古董:真正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 他的收藏是个传奇:用200元赚到几亿...
- 《文物保护法》的新规:重塑古玩市场格局,引发六大变革!
- 古玩市场持续低迷 是古玩艺术品收藏最佳时机!
- 古玩市场低迷:真正的藏家却马不停蹄
- 他们才是处在整个收藏界“金字塔”顶端的民间高手
- 收藏界开始明朗了,未来谁拥有最多的精品藏品,谁就拥有最多的社会财富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