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圆雕动物银饰
【中华收藏网讯】华夏至迟在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即可制作出具有一定工艺的黄金饰品。但是在春秋战国以前,金银器的制造由王室贵族所垄断,一直附属于青铜工艺,尚未独立成行业。至战国时期,源于青铜工艺的金银器制造有了很大发展,开始出现了金银器皿。而1957年陕西神木纳林高兔村战国晚期的匈奴墓中,其出土的大量圆雕银虎、鹿和金虎等动物饰品,就是极有力的证明。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缘的神木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东段。它北连内蒙,南滨黄河,西邻榆林,东接府谷,隔黄河与山西保德县相望。战国末期,鄂尔多斯高原是以畜牧逐水草而居住的匈奴人生活驰骋的地方。而匈奴的金细工艺中,以圆雕动物饰品造型最为独特、工艺最为复杂、制作最为精湛,最具有代表性。且神木纳林高兔匈奴墓出土的这些金银器,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十分罕见。如神木县文化馆收藏的三件战国圆雕动物饰品。
从古至今,虎被誉为“百兽之王”,是勇猛与力量的象征。中国人崇敬猛虎的威风八面,很早就形成了对虎图腾的崇拜。将“虎”作为金银器饰品加以佩戴,是人们对虎的崇拜更是对力量及威猛的敬重。这是一件战国银虎(图1),高7、长11厘米,其方鼻圆头,环眼,两耳外撇,张口暴齿,臀部耸起,伫立前视。头短粗,躯体浑圆而中空,四肢粗壮,爪趾发达,长尾垂地上卷。双肩及前肢有隐起斜条纹,尾、鼻有凸弦纹。此器造型神态生动,形体结构表现清楚,具有很强的质感效果,堪称佳作。
这是一件通高8.5、长10厘米的战国银卧鹿(图2)。此圆雕动物饰品有三雌、两雄共五件,这是雄鹿之一。雄鹿昂首前视,两耳竖立,四肢屈曲,作卧伏状。头部双角弯曲向后倾斜,分为五叉,是另铸后插于头部的。其长蹄尖出,状如柳叶。此器姿态雄健,形象鲜明,为匈奴族雕刻工艺的杰作。
由此可见,神木纳林高兔匈奴墓出土的战国圆雕动物饰品,还以成套、成对出现而颇具特色。这是一组战国银双虎(图3),长12,高5.6厘米。两虎形制基本相似,四肢前后交叉,侧卧,低头张口作吮吸状。一虎头向右转,一虎头向左转,体宽而圆,暴眼圆睛,小耳竖立。四肢肥壮,后肢尤甚,爪趾锐利,尾巴曳地。通体饰斜条纹。此银双虎神态自然,给人以现实写生之感,是战国末期匈奴金银器的代表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饰品之背面。其头部、后肢和尾部共镂雕四个小圆孔,以供钉缀,这就清楚地表达了此器的功用。且主要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造型生动传神,虎虎有生气。
以上三件圆雕动物银饰,以小见大地代表了战国时期金银器文化的兴盛。而神木纳林高兔匈奴墓发掘的此类文物饰品,亦为华夏金银器文化向南传播、发展的这段历史之最好见证!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政策·破冰|国家政府上门购买民藏项目正式启动!
- 文物与艺术品鉴定必须有"国家队",保障民间收藏文物流通秩序
- 万亿民藏市场觉醒:艺术品资产+通证+金融,下一个造富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