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黎城30余人比拼千年非遗黎侯虎制作技艺
【中华收藏网讯】6月9日,是全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在城隍庙举办黎侯虎技能大赛,39名选手比拼具有千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侯虎的制作技艺。
6月9日,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在城隍庙举办黎侯虎技能大赛。黎城县新闻中心王建敏供图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黎城县在商周时期为黎国,该县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有黎侯虎和上党落子两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八项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十九项长治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有五十六项黎城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选手比拼具有千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侯虎的制作技艺。黎城县新闻中心王建敏供图
据了解,黎侯虎起源于商周时期以虎为图腾的民俗。商周时期,“虎”是黎城境域的图腾,从黎城西关村出土的西周古墓可以证实,虎形器在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祭祀、军事活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当时社会风俗与精神信仰的重要特征。后经3000余年历史演变,逐步完善定型于今天集故事、草编、刺绣、剪纸、书画于一身的独特造型。
黎侯虎在民间有赐福、镇宅、生财等文化内涵,从清末民初到现在,当地不论贫穷还是富有之人,婚娶喜庆、开业庆典,黎侯虎都是必备礼品。
1998年,黎城县黎侯镇谷驼村农家妇女高秋英制作的布老虎被邮票专家选中,被制成虎年生肖邮票在全国发行。北京奥运会期间,黎侯虎在北京地坛公园展示厅展出15天。2010年,1万只黎侯虎进入上海世博会作为赠送品。
黎城城隍庙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创建年代无考,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黎城县志》和庙内碑刻记载: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随县治迁变而迁建于今址。城隍庙坐北向南,原为两进院布局,现仅存前院。庙内前有山门、后有正殿,东西厢房左右配置,殿宇巍峨,飞檐凌空,红墙绿瓦,庄重古朴,历为黎城一大胜景。
据了解,此次在千年城隍庙内举行的黎侯虎制作技艺对决,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30岁,现场制作的黎侯虎,传承中又有创新,经专家团评审,评出创新奖、传承奖各十名,入围奖19名。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