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琮王:神的标记
【中华收藏网讯】谁能读懂这双眼睛?
它仿佛从人类古老而幽暗的意识深处穿越而来,无声地诉说着先民的爱、恐惧与信仰。
距今五千年左右,中国太湖流域的良渚地区,一度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化:古城、墓葬、祭坛、村落、军事、水利设施、玉器作坊……
从1936年开始,持续80多年的考古发掘,其中最重大的发现,就是刻有这双神秘眼睛的器物——玉琮。
良渚玉琮王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这尊玉琮重6.5公斤,高8.9厘米,上射径达17.6厘米。因其体积、重量及纹饰均为现存玉琮之最而被称为“玉琮王”。
它是1986年挖掘反山大墓时被发现的,考古学家们当即断定这是一种类似饕餮的兽面纹饰,由于此前类似的纹饰已有大量出土,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野外工作结束后,人们冲洗文物照片,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这双眼睛的两侧,纤细得几乎被人忽略的纹饰,原来是一双手,人类的手。
仔细再看,手掌连接着有些不合比例的胳臂,顺势而上,这手臂主人的面孔赫然浮现。
考古学家们此刻才意识到,这并非以往常见的饕餮兽面纹,而是极为罕见的造型完整的神人兽面像。
其中,神人的姿态尤其令人迷惑:双臂上耸曲肘,五指张开,一副缩头前倾的模样,它是驾驭神兽的天神,还是神兽化身的人形?兽与人,究竟是不同的神,还是同一个神的不同面像……
相似的图像在良渚大墓出土的玉器中陆续被发现。人们推测,这一图像,莫非就是良渚文化的神徽?
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甲骨文和金文,显示了中国自古就有“以玉事神”的传统。良渚出土玉器的种类超过40种,而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目前仅仅出现在贵族大墓出土的几件玉器上,这是否意味着,墓的主人就是良渚古国的祭司?而雕刻有完整精美的神人兽面图像的玉琮,就是良渚人与天神沟通的圣物?
神人的头上是一顶介字形的羽冠,布满放射状的线条,而这一符号,也曾出现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物中,这是否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良渚神徽的符号意象,在其他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也曾出现过,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不同地域文化间,究竟发生过怎样的互动与流转?
这双眼睛穿越五千年注视着我们,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国家为艺术品投资“开绿灯”
- 2025开启艺术品市场黄金时代,下一个五年,你准备好了吗?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