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卢舍那佛像现身新密
【中华收藏网讯】记者昨日获悉,我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已近80岁的温玉成先生近日在新密伏羲山区考察时,在香峪寺石窟发现了中国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卢舍那造像。
“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卢舍那佛,梵文Locanabuddha,即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的佛身。目前最为知名的卢舍那佛,为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温玉成先生曾在龙门石窟工作36年,现为龙门石窟研究所名誉所长,今年4月中旬,他从北京专程赶往新密,针对当地的佛教与上古遗迹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在香峪寺有了这项意外收获。
据介绍,香峪寺石窟刻凿于香峪山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高1.98米,上宽1.8米,下宽2.28米,深1.3米,座北向南,俗称佛洞,开凿于南北朝时期东魏天平二年(535年)。窟内有造像8尊,本尊为卢舍那佛,两侧为阿难、迦叶二弟子及二胁侍菩萨和二力士。本尊上方刻置一小佛像,上刻造像题记“香峪寺沙门慧隐敬造卢舍那一龛……天平二年岁次甲寅二月乙卯朔七月庚申造”等字样。
温玉成先生仔细察看了卢舍那造像和题记,认为这尊佛像雕刻于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是目前所知中国境内有确切纪年的年代最早的卢舍那造像,可以说是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的前身。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贞观23年(650年),完成于上元二年(675年),香峪寺卢舍那造像比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开凿要早140年。
温玉成同时介绍,香峪寺石窟卢舍那佛开凿于东魏,而两侧的弟子、胁侍菩萨和力士却是唐代造像风格,显然这不是一次开凿而成的。唐代武则天时期,香峪寺石窟应该受到了龙门石窟的影响,当时是人们依据奉先寺造像,在两侧又扩大面积,增刻了其他七尊造像。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资产化浪潮:一场颠覆传统的财富革命与文化博弈
- 艺术品资产化进程势不可挡:不管你信或不信!
- 从文化部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艺术品市场已进入“金融时代”!早知道早受益!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