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地表浮现穿孔石器 专家认定系早期人类乐器
【中华收藏网讯】由长白山管委会池南区组织的鉴定专家组9日正式对外发布意见指出,在长白山池南区锦江河口处采集到的穿孔石器被命名为“长白山石磬”,系长白山早期人类击打乐器。这一发现,对保护、传承、挖掘、研究长白山历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014年,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张福有在长白山南坡调查松花江上游历史文化资源时,于长白山池南区女真祖源之地的讷殷古城附近发现一件旧石器时代的石制手斧,经鉴定,距今约有5万年。
2016年,张福有与长白山池南区委书记曹树清又一次来到讷殷古城附近的石制手斧发现地,采集到一块穿孔石器。他们认为,该石器表面有磨制痕迹,应是人工所为,不是自然形成,很有可能是古代时期的石器。
经过对古城周边地区的寻找调查,二人在长白山池南区讷殷古城内发现大量石碓,并在此采集到了2-5号“长白山石磬”。
“之所以认为它是石磬,主要原因是它表面有打击和悬挂的痕迹,在《全唐文》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石磬长悬,洪钟不著。说明石磬在古代即有悬挂和打击的使用特征。”张福有说。
日前,长白山管委会池南区组织权威专家对这些采集自该区讷殷古城附近的穿孔石器进行鉴定。
专家组通过讨论评鉴形成统一意见,一致认为:长白山石磬1号,是长白山早期人类击打乐器,从结构、形态到音色,符合石磬的形态和敲击产生悦耳共鸣的基本特征。长白山石磬2号、3号、4号、5号,推测为“长白山石磬”的早期形态,可能用于在祭祀、乐舞活动中击打节奏。也不排除其他功用。
专家组表示,长白山石磬的发现,为研究石磬的起源及萨满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见证,对研究长白山历史、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长白山讷殷部落研究专家程伟光表示,能够在长白山池南区采集到这些穿孔石器绝非偶然。“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女真民族的聚居处,人口最多时达到十万人。我认为长白山石磬应是当时女真民族的萨满教在祭祀时使用到的一种乐器。”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