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作品可以摸吗?
【中华收藏网讯】北京798艺术园区里,好几家画廊正为空间里摆放着展览的作品提心吊胆,这些艺术作品体量巨大,价值千万,一群参观中的从事传统领域创作的艺术家,因为好奇心大发,忍不住伸手去触摸这些当代艺术作品,当即遭到了画廊工作人员的坚决制止,场景顿生尴尬。
当代艺术作品可以摸吗?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绝大部分挂在博物馆、美术馆、画廊里展出的艺术作品都是不能触碰的,因此,“不能摸”的禁令,不仅仅限于当代艺术作品,也针对传统书画、雕塑作品。当然,斥巨资纳入囊中,使之成为私人收藏的艺术品除外,拥有者对于私人物品想怎么摸就怎么摸,爱怎么把玩就怎么把玩,旁人无权干涉。古代文人士大夫之间还有互相观摩藏品的风雅之趣。
但是为什么摆放在美术馆、画廊里的当代艺术作品就那么惹人好奇,频频遭人下手呢?相比较材质单一的传统艺术,当代艺术作品所采用的材质相对丰富多样:有用旧衣服包裹起来的巨大雕塑,有把麦田里的稻草芦苇照搬而来的一块土地,有挂在墙上的被劈开的竹篾,还有几千万张宣纸打成纸浆做成的长30米的孔洞,仿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对于缺乏当代艺术视觉经验的人而言,当目睹作品时所激发出的好奇心,大大地超越了“不可以触碰艺术品”的已知戒律,产生摸一摸艺术品的想法便不足为怪了。
2013年,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两个小男孩跑到护栏里,用力拉扯和摇晃一幅玻璃展品。一分钟后,展品被扯下一大块,碎落在地。这幅作品其实原名叫《天使在等待》,是这位艺术家专门为她刚出生的女儿做的。在之后的讨论中,艺术家把这个破损的作品还是原样保存,然后改名叫做《折》,并且未向破坏者要求赔偿。
在苏黎世当代美术馆里,笔者曾经亲耳所闻,梵高自画像跟前的两位游客嘀嘀咕咕欲伸手摸画上的烟雾的笔触。可见对于现当代艺术作品油然而生的好奇,其实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当代艺术的核心是自我经验的表达,自我意识的投射,这直接决定了它是非常具体的,也决定了它的受众的特定和有限。受众能否理解和分享艺术创作者的意图,直接取决于受众和作者之间是否拥有类似的经历和思维方式。于是,有些当代艺术作品又会强调与现场观众的互动性,甚至现场观众的反映也进入艺术家的观察领域,成为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在刘海粟美术馆进行的“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上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的作品,就需要观者的主动参与。然而,这样的多媒体作品势必有其说明和操作规范,这就是说,观者可以“动”,但不能“乱动”。
打个比方,在当代戏剧界有个很火的概念“浸入式戏剧”,即舞台被观众席四面环绕,在池座之间蜿蜒而穿的平坦过道间也能看到演员们的身影,他们分散在剧院各个角落,凝视着身边的观众。与观看当代艺术作品同理,观众若非得到邀请,恐怕是不能去“摸”演员的吧?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资产化浪潮:一场颠覆传统的财富革命与文化博弈
- 艺术品资产化进程势不可挡:不管你信或不信!
- 从文化部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艺术品市场已进入“金融时代”!早知道早受益!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